[发明专利]大型双轨探伤车对中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24257.1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5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杜新光;匡俊;马玉顺;郭建志;陈恳;冯兴鹏;宋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封喜彦;胡晶 |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中机构 走行车架 探伤车 伺服 车架 探伤机构 四连杆 液压缸 气缸 便于安装 铰接连接 上下振动 蛇形运动 耦合 超声波 接触点 探轮 弯道 钢轨 紧凑 加压 优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双轨探伤车对中机构,包括上部车架、走行车架和伺服对中机构;其中,所述上部车架和所述走行车架通过四连杆方式连接,所述四连杆连接的每个接触点均采用铰接连接方式。所述上部车架与所述走行车架之间设置有多个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和液压缸用于对所述走行车架加压。本发明的大型双轨探伤车对中机构保证了大型双轨探伤车的伺服探伤机构的超声波探轮和钢轨顶面对中的耦合良好,减少了伺服探伤机构的上下振动和蛇形运动,同时也在设计上优化了过弯道时的不便;同时,其还具有设计紧凑、便于安装、操作简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探伤设备的对中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结合超声波扫描的大型双轨探伤车对中机构。
背景技术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个公民最大众化的交通方式。
铁路交通中,钢轨的功能在于引导车辆车轮前进,承受来自车轮的巨大压力。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钢轨接缝、弯道和道岔时,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役钢轨长时间承受车轮的反复碾压,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疲劳伤损和缺陷。因此为了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需要经常对在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及时发现存在钢轨中的伤损,以便采取补救措施,防范于未然。
当前,我国的钢轨探伤工作仍处于以手推式探伤小车为主,大型探伤车为辅的局面。手推式探伤小车作业效率低,其检测速度一般为每小时2~3km,探伤速度低。随着列车速度提高和轴重的增加,加上环境原因导致金属的热胀冷缩,钢轨损伤速度也相应加快,使得检测周期亦有缩短的趋势。
随着我国各种客运专线和沪宁、沪杭高速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线路养修体制颁布实施,传统手推式探伤小车在列车间隙上轨进行检测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养修体制变化需要。为此铁路部门提出采用“天窗”作业方式,即对某区间线路提供1-3小时的作业时间,在此期间没有列车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推式探伤小车的检测效率低的弊端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对检测速度快的大型探伤车的需求不断增加。
当大型探伤车高速运行时,伺服探伤机构会产生蛇形运动和上下振动,对检测的准确度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改进,以使超声检测系统能够精确对中,保证检测数据准确。中国专利申请201410608424.6公开了“一种钢轨探伤装置的对中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完全采用伺服对中,导致其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双轨探伤车对中机构,以较低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型探伤车在高速运行时会产生蛇形运动和上下振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型双轨探伤车对中机构,包括上部车架、走行车架和伺服对中机构;其中,所述上部车架和所述走行车架通过四连杆方式连接,所述四连杆连接的每个接触点均采用铰接连接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四连杆的每个接触点的铰接连接方式为球铰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车架与所述走行车架之间设置有多个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和液压缸用于对所述走行车架加压。
在一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走行车架包括四个导向轮,所述气缸或液压缸作用于所述导向轮的轮轴上。
在一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或液压缸与所述导向轮的轮轴为铰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对中机构包括水平调节子机构,所述水平调节子机构通过一横向调节电机和电动推杆对伺服对中机构的超声波探轮进行水平调节。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对中机构包括上下调节子机构,所述上下调节子机构通过一上下调节电机和电动推杆对伺服对中机构的超声波探轮进行上下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42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升压电路
- 下一篇:基于声发射技术判别C/C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程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