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扭力梁横梁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3919.3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9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熊飞;金建伟;胡金艳;吴天男;余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2C38/04;C22C38/12;C22C38/02;C22C38/18;C22C38/3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扭力 横梁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扭力梁横梁的制作方法,属于汽车配 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如 何减少汽车的碳排放成为世界各国汽车行业的首要解决问题。而 汽车的自重则跟油耗、碳排放有直接的关系,经研究发现:汽车 自重每减轻10%,其油耗可降低8%-10%,因此汽车的轻量化则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高强度钢的运用,可以在保证 汽车零部件的结构强度,满足碰撞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零 件的厚度,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
汽车扭力梁横梁是汽车的底盘零部件,在进行设计及材料选 择时,需要同时考虑零件的强度及疲劳耐久性能(疲劳极限)。 目前,汽车扭力梁横梁通常有两类型:闭口梁和开口梁,而开口 梁相对于闭口梁来说,在满足同样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开口梁的 重量要增加2kg-5kg。因此,目前在制造扭力梁横梁时,基于强 度,疲劳耐久及轻量化的考虑,通常采用高强度钢作为原料,采用 内高压成形获得闭口式扭力梁横梁。
扭力梁横梁内高压成型工艺一般工艺加工流程如下:制管: 通过制管设备,将高强度钢板弯曲成所需要的尺寸的圆管,随后 通过高频焊机进行焊接,从而获得一根闭合截面的圆管;预成型: 通过人工或机器人将管件放置冷成形模具中,通过冷冲压的方式 获得具有大致形面的半成品件;内高压成形:将半成品件放置内 高压成型模具中,通过管件内外部的冲液,加压,成形,从而获 得最终零件形貌。如韩聪等人发表的预制坯形状对扭力梁内高压 成形的影响分析(材料科学与工艺,第19卷,第4期,2011年8 月)通过采用高强度的钢板坯料制成圆管,然后再进行预成型处 理和内高压成型,得到最终的高强度扭力梁横梁。虽然,该方法 能够获得一定强度的扭力梁横梁,然而,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 获得闭口式扭力梁横梁所需装备的载荷及模具的要求也逐渐增 大,模具的磨损加剧,易造成模具使用寿命的降低和零件的成品 率降低等问题,因此,现有的采用内高压成型的强度最大也大多 是只能达到780MPa左右,而为了满足成品率的要求一般也只采用 强度在600MPa的钢板材料,而该文献中为了得到较高强度的成品 是通过对预成型加工工序的改进来实现,但其也只能达到428MPa 左右的强度性能。由于材料的强度无法提高,又导致扭力梁无法 满足最初的设计要求,疲劳循环次数也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扭 力梁横梁的制作方法,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提高材料的强度性 能和耐疲劳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 扭力梁横梁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管:选取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双相组织的钢板坯 料,根据扭力梁横梁的尺寸大小,通过制管机进行卷曲成相应尺 寸的圆管,再进行焊接,使获得闭合的圆管;
B、预成型:将上述闭合的圆管进行冷冲压成型,使获得具有 扭力梁横梁形面的扭力梁横梁半成品;
C、内高压成型:将获得的扭力梁横梁半成品再通过内高压成 型加工,得到成型后的扭力梁横梁;
D、热加工:使得到的成型后的扭力梁横梁在温度为900℃~ 980℃的条件下进行热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冷却淬火,获得高强 度的扭力梁横梁。
本发明的高强度扭力梁横梁的制作方法,由于采用微观组织 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双相组织的钢板坯料为原材料,相比于高强度 的钢板,由于所选用的原材料具有较低的强度,使具有较高的延 伸率,实现无需增加成型设备的载荷,就能够满足预冷冲压成型 和内压成型的要求,从而能够减少模具磨损,保证了模具的精度 要求,从而使具有较高的成品率要求;但另一方面,由于采用较 低强度的钢板其通过内高压成型后的产品的强度还较低,为了解 决该问题,本发明通过对内高压成型后的产品进行热加工处理, 通过使其在900℃~980℃的条件下进行处理,然后,再经过淬火 过程,从而使其微观组织发生转化,最终获得均匀的马氏体组织, 从而使得到的扭力梁横梁具有相当高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能够 达到1500MPa以上,屈服强度能够达到1000MPa以上,从而也就 提高了扭力梁横梁的疲劳耐久性能,而由于强度性能的提高,从 而使能够满足扭力梁横梁的疲劳耐久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够降低 所选钢板坯料的厚度,也实现了对产品轻量化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3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