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22342.4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义 |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57/01;A01D57/26;A01D43/0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 地址: | 161100 黑龙江省齐***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玉米 收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包括切割器、秸秆传输装置、摘穗装置、扒皮装置和秸秆处理装置,所述秸秆传输装置位于所述切割器的上方,所述秸秆传输装置通过运输通道与所述摘穗装置连接,所述摘穗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果穗输送装置,所述果穗输送装置与所述扒皮装置相连接,所述秸秆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摘穗装置的后方;所述秸秆传输装置为立式秸秆传输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收获机的玉米秸秆传输壮汉子、摘穗装置及其果穗运输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解决果穗掉粒和机器故障的问题,通过对该收获机整体的设计,使其实用更加的方便和容易操作,使用更加的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收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实现收获机械化对于保证农业生产丰收,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获机械化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玉米收获机以研发出多种机型,不过还有不少不足,如秸秆处理问题、噪声大、掉粒多、转动系统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收获机,通过对收获机的玉米秸秆传输壮汉子、摘穗装置及其果穗输送装置的设计,能够有效的解决果穗掉粒和机器故障的问题,通过对该收获机整体的设计,使其实用更加的方便和容易操作,使用更加的灵活。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玉米收获机,包括切割器、秸秆传输装置、摘穗装置、扒皮装置和秸秆处理装置,所述秸秆传输装置位于所述切割器的上方,所述秸秆传输装置通过运输通道与所述摘穗装置连接,所述摘穗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果穗输送装置,所述果穗输送装置与所述扒皮装置相连接,所述秸秆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摘穗装置的后方;所述秸秆传输装置为立式秸秆传输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秸秆传输装置包括拨禾装置和运输装置,所述拨禾装置和所述运输装置之间形成了秸秆入口;所述拨禾装置包括拨禾轮、拨禾链和角度调节轮,所述拨禾链通过所述拨禾轮和所述角度调节轮构成拨禾回路;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轮、钩持链和角度调节轮,所述钩持链通过所述运输轮和所述角度调节轮构成秸秆运输回路;所述角度调节轮用以调节所述拨禾装置与所述运输装置之间形成的秸秆入口的大小。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运输装置的前端与所述拨禾装置相配合,所述运输装置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钩持链相平行的挡板,所述钩持链与所述挡板之间构成所述运输通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摘穗装置包括齿轮组和两个辊轴,两个所述辊轴均竖直设置,且两个所述辊轴之间的通道与所述运输通道的末端相对应,所述齿轮组用以控制两个所述辊轴反向前进转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两个所述辊轴圆周侧面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的摘穗凸起,单个所述辊轴上所述摘穗凸起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辊轴上的所述摘穗凸起在所述齿轮组的控制下间隔通过两个所述辊轴之间的通道。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辊轴的直径为70-80mm,所述凸起的高度为7-10mm,两个所述辊轴之间的距离为23-35m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果穗输送装置包括推板和运输槽,所述运输槽设置在所述推板的一侧,所述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且所述推板能够左右摆动;所述运输槽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板上的凸起相垂直的挡块,所述运输槽的终端与所述扒皮装置相对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切割器与所述秸秆传输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秸秆收获辅助装置,所述秸秆收获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杆和辅助块,所述支撑杆为一端固定在收获机本体上的钢管,所述辅助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且所述辅助块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钢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义,未经李洪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2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