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1604.5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蒋莉娟;魏清泉;刘文文;李钊;俞育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极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 | ||
1.一种微电极系统,其包括:绝缘衬底;绝缘衬底上的螺旋叉指电极,其为第一、第二两个电极,构成一对电极,单个电极为螺旋单侧梳状结构,彼此绝缘,两者相互嵌套;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三维结构,其宽度和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介于200纳米至20微米之间,高度介于20纳米至1微米之间。
2.一种微电极系统,其包括:绝缘衬底;绝缘衬底上的螺旋交叉叉指电极,其为第一、第二两个电极,构成一对电极,单个电极为螺旋双侧梳状结构,彼此绝缘,两者相互嵌套;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三维结构,其宽度和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介于200纳米至20微米之间,高度介于20纳米至1微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均延伸至连接的接线端,该接线端用于与外部检测设备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电极为渐开线螺旋单侧梳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电极为渐开线螺旋双侧梳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衬底为二氧化硅层,该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介于1微米至2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敏感材料,该金属敏感材料为金、铂或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电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衬底为石英、玻璃或者经过绝缘处理的硅衬底。
9.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化学传感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微电极系统。
10.一种制备微电极系统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洁净的绝缘衬底上旋涂光刻胶;
对所旋涂的光刻胶进行光刻,露出微电极图案;
利用溅射或者蒸镀的方法,在绝缘衬底上形成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电极系统的微电极图案;
去除剩余的光刻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16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