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P信誉值的邮件反垃圾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20898.X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0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任漱晨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p 信誉 邮件 垃圾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IP信誉值的邮件反垃圾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识别发件方的IP地址;查询缓存中的分类信息;所述分类信息包括指定时间段内所接收邮件对应的IP地址及所述IP地址是否正常的标识;若在所述缓存中不能查到该发件方IP地址,则根据基于实时黑名单的IP历史记录及衰减值计算该发件方IP地址的信誉值,得到其分类信息;若该IP地址的分类信息为正常,则进行后续反垃圾程序;若该IP地址的分类信息为非正常,则将所述邮件丢弃。通过该方法,不仅保持了实时黑名单简便高效的优点,还可根据已知黑名单发现未知黑名单,大幅降低了误判率和漏判率,提高了邮件收发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垃圾邮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P信誉值的邮件反垃圾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邮件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应用,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沟通。随之产生了垃圾邮件的问题。垃圾邮件,即那些人们没有意愿去接收的电子邮件,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浪费用户的时间,造成经济损失。因而,反垃圾邮件技术应运而生。
当前,反垃圾邮件系统主要采用IP过滤、账号黑白名单、关键词匹配、贝叶斯分类算法等技术。其中,基于IP地址的垃圾邮件过滤,因实施简便、资源消耗少、计算速度快等优点,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基于IP地址的邮件反垃圾系统,主要有基于单IP的流量控制、以及IP黑名单两种方式。一,基于单IP流量控制的方式,即对每个IP最近一段时间(如5分钟、1小时、1天)内的发信量进行控制,设置一段时间内发信量的阈值,将超出阈值的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二,基于IP黑名单的方式,即维护一个IP实时黑名单(RBL),将发信IP在RBL中的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从而进行垃圾邮件的控制和过滤。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基于单IP流量控制的方式,因各IP的发信量差异很大,使用统一的流量控制标准,一方面,阈值不易确定;另一方面,容易拦截正常邮件,放过垃圾邮件。基于IP黑名单的方式,同一个IP很可能既发垃圾邮件也发好邮件,列入黑名单IP的失效时间不易把握;公开的IP黑名单针对全网邮件,不能解决自己邮件系统的特有问题。当前两种方式都是基于单个IP的,没有利用IP地址分级的特点,不能根据已知IP黑名单发现未知黑名单。综上,现有技术方案简单直接,但存在较高的误判率和漏判率,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IP信誉值的邮件反垃圾方法及系统,基于IP实时黑名单,从时域和空域分析IP行为,计算邮件IP地址的信誉值进行二分类,以增加垃圾邮件的过滤量,减少正常邮件的拦截量,提升邮箱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IP信誉值的邮件反垃圾方法,包括:
识别发件方IP地址;
查询缓存中的分类信息,确认所述发件方IP地址是否正常;所述分类信息包括指定时间段内所接收邮件对应的IP地址及所述IP地址是否正常的标识;若在所述缓存中不能查到该发件方IP地址,则进行IP分类计算,得到该发件方IP地址的分类信息,具体包括:
查询邮件服务器保存的IP历史记录中,该发件方IP地址出现的历史时刻的列表;
计算每个历史时刻相对当前时刻的衰减值;
查询该发件方IP地址所属的类别包含的IP个数;
根据所述历史时刻的列表、每个历史时刻相对当前时刻的衰减值以及发件方IP地址所属的类别包含的IP个数,计算该发件方IP地址的信誉值以及该发件方IP地址所属类别的信誉值;
根据所述信誉值对所述发件方IP地址进行二分类,得到其分类信息并写入所述缓存中;
若该发件方IP地址的分类信息为正常,则进行后续反垃圾程序;若该发件方IP地址的分类信息为非正常,则将所述邮件丢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08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