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目摄像机及其帧同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0037.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付昕军;李国栋;王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途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3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原力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9 | 代理人: | 王英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机 及其 同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及其帧同步的方法,其中多目摄像机包括至少两个图像传感器和与之各自对应的数据发送端、一个电源、一个晶振、一个数据接收端和一个主控芯片,每个图像传感器和与之对应的数据发送端为一摄像单元,每个摄像单元共用一个电源和一个晶振,摄像单元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数据接收端发送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本发明所述多目摄像机通过将每个摄像单元共用一个电源和一个晶振,有效保证了每个摄像单元工作时钟的同步,以获得同步效果好的全景图像,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多目摄像机帧不同步的问题,使得多目摄像机达到了真正的帧同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目摄像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目摄像机及其帧同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视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目摄像机也在需求的推动下渐显市场。所谓多目摄像机,就是前端使用多个图像传感器,后端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把多个图像传感器的图像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像的设备。
目前的多目摄像机包含多个图像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对应一个独立的编码芯片,编码芯片对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视频进行独立编码,然后通过网络将编码数据发送到网络,网络上的主机使用图像拼接技术把多个图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像,称之为全景图像。但由于视频画面来自不同的图像传感器,各个图像传感器采集视频的步调不一致,这就会使各个图像传感器难以在同一时间点同步采集视频,最终导致在图像所呈现的画面空间上相差甚大,另外,采集之后又不是采用同一个芯片进行编码,更加剧了不同步现象,这个现象在高速剧烈变化的场景下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一辆高速行进的汽车从多目摄像机下面开过,依次在各个图像传感器下面经过,其中一个图像传感器准确采集到了汽车图像,之后出现在相邻的图像传感器下方的区域,但是此图像传感器可能正处在采集的间隙,导致此图像传感器并没有采集到汽车图像或者仅仅采集一部分汽车图像,后续经过一序列的处理,最终将各个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拼接成完整的一副图像,如此连续采集并处理,最终形成连续的视频画面,人眼直接观看的视频画面可能就是汽车运动轨迹不连续,即汽车从全景图像中的某一区域出现了,过了一段时间才在另外一块区域出现,也可能是出现一部分汽车图像的奇怪现象,这个时间可能很短,但是还是可以被察觉,这一问题被称为帧同步问题。
因为采集本身就不同步,这决定了后期不论如何处理,都做不到同步。若采用时间戳进行同步,在视频编码之后进行处理,同时编码处理又是在多个独立的编码芯片上进行,各个编码芯片有着各自的时钟,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处理的基准不一致,很难做到精准的同步效果,导致现有的多目摄像机难以解决帧同步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目摄像机及其帧同步的方法,以解决多目摄像机帧同步的问题,使得多目摄像机达到了真正的帧同步。
于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包括至少两个图像传感器和与之各自对应的数据发送端、一个电源、一个晶振、一个数据接收端和一个主控芯片,每个图像传感器和与之对应的数据发送端为一摄像单元,每个摄像单元共用一个电源和一个晶振,摄像单元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数据接收端发送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摄像单元同时上电。
所述主控芯片为Hi3531芯片。
所述图像传感器为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图像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目摄像机的帧同步的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图像传感器和与之各自对应的数据发送端,每个图像传感器和与之对应的数据发送端为一摄像单元,该方法包括:
每个摄像单元共用一个电源和一个晶振;
摄像单元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通过数据接收端发送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
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摄像单元同时上电。
其中,所述主控芯片为Hi3531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途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途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0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 下一篇:图像式数据载体及其传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