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19155.0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樊蓓莉;谭德远;邢萌萌;王卫东;蔡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护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所述护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护岸模块的规格,制备护岸模块,安装护岸模块,构建护岸生态。本发明通过在河道的水岸附近设置消浪护岸模块,通过该模块对水流的滞留减速,营造新的水流边界条件,从而达到控导水流、保护岸堤的作用。同时,在消浪模块与岸堤之间形成一个静水微环境,可种植水生植物,供水生动物栖息,从而形成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净化岸坡点面污染源对水质的污染。本发明解决了自然岸坡护岸在应用中受到水流环境等限制的问题,同时形成了良好水域环境,令该护岸类型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水系的护岸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
背景技术
风、行船等导致的波浪、水流等引起的河岸冲刷,可使河岸发生崩塌或淤积,从而导致河岸的退化或淤长。这一因素是导致河道岸坡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河道岸坡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和美化环境,护岸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而言,结构性护岸适用于水流复杂、流速较大,并受水流、风浪的影响明显的河段,通常采用砌石、混凝土块体、钢板桩等自身稳定性好的实体抵挡水流冲刷,形成抗冲护岸。对于岸坡自身较稳定的顺直河段,还可采用模袋护坡、土工编织布沙袋和土工织物软体排等护岸型式,防护效果明显。这一类型的护岸结构稳定但隔断了水陆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严重丧失了生态功能,且由于硬质化导致其景观效果较差。
自然岸坡护岸方法因其景观优美、生态干扰最小,成为目前护岸设计领域发展的趋势。该方法利用湿生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类型固定岸坡,以增加河岸的耐侵蚀能力,适用于水流、风浪较小的小型河道。在防止岸坡冲刷的同时起到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其强度与耐久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水流、风浪影响较大的河段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水流较急、对岸坡冲击力较大、水岸冲刷严重的河道的上述护岸难题,提出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消浪的护岸方法,所述护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护岸模块的规格,根据河道常水位高度确定护岸模块的高度,根据河道水力状况确定护岸模块的长度,所述护岸模块包括外层的网笼以及填充在所述网笼中的砾石结构,所述砾石结构包括设置在下层的第一砾石层以及设置在上层的第二砾石层;
B、制备护岸模块,采用金属线材经过机械编织成横纵截面均为梯形的木马型结构的网笼,之后采用3~30cm粒径级配砾石填充所述第一砾石层,采用15~30cm粒径级配砾石填充所述第二砾石层,并且所述第一砾石层与所述第二砾石层的厚度比为(1:1)~(3:2);
C、安装护岸模块,将步骤B中制备的护岸模块运送至待安置地点,并采用吊装装置将护岸模块按照至少两排呈品字形排列的方式设置在近河岸中;
D、构建护岸生态,所述护岸模块在安装后,护岸模块与所述河岸之间形成静水区,在所述静水区中种植水生植物。
优选地,所述网笼的长度为3~5m,高度与河道常水位持平。
优选地,所述网笼的底部宽度设置为0.2~0.5m,顶部宽度为底部宽度的1/2~4/5。
优选地,所述网笼的最大孔径小于最小砾石的粒径。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C中,同排相邻护岸模块的间距为护岸模块长度的1/3~1倍,不同排护岸模块间的间距为0.2~0.4m。
优选地,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91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拦水大坝
- 下一篇:现浇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