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511018898.6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凤 |
| 主分类号: | C07C225/14 | 分类号: | C07C225/14;C07C221/00;A61K31/136;A61P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胺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黑三棱的干燥块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烯胺类化合 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三棱是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Buch.-Ham.的干燥块 茎,自1977年起,被各版《中国药典》收载。其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为常用破 血药;主治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肿胀等证,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积聚结块。冬季至 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西藏。
三棱药材趋于木质化,脂溶性成分总量较低,多数成分微量存在,且三棱质地坚硬,难 于破碎,所以三棱中各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已报道的成分主要有 挥发油类、有机酸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皂苷类、甾醇类、糖类、生物碱类及微量元素等。 三棱的挥发油存在于分泌细胞中,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三棱中苯丙素类化 合物主要以甘油酯和配糖体的形式存在。据报道,三棱中主要的甾醇类化合物为β-谷甾醇和 胡萝卜苷。现代药理研究表明,β-谷甾醇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动脉 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这与三棱的活血化瘀功效一致。甘露醇是一种水溶性成分,系三棱活性 成分之一,传统的作用有脱水利尿、润肠通便。据报道,甘露醇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临床试 验表明,甘露醇可抑制脑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这与三棱的传统功效活血化瘀、镇 痛是一致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黑三棱的干燥块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烯胺类化合物,含其的 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黑三棱的干燥块茎粉碎, 用70~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 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 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洗脱8个柱 体积,收集7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70%乙醇洗脱 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90:1、60:1、35:1、15: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 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 15: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 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2个柱体积洗 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步骤(a)中,用7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
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肝脏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肝脏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 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 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可通过口服 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胶 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 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
图2为化合物(Ⅰ)计算ECD和实验ECD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凤,未经吴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88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