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导向体构件的环流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18775.2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 发明(设计)人: | 沈壮志;莫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36 | 分类号: | C02F1/3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1 | 代理人: | 曹宇飞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导向 构件 环流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态流体空化发生装置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力声空化强化降解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带有导向体构件的环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水污染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防止水体恶化,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传统的处理方法在防治水体污染方面已经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废水量的不断增加,组成成份的日趋复杂,对废水处理的日趋严格,传统的处理方法在多功能性,高效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环境要求,因此高环境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技术为之配套。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以气体为推动力实现水的循环流动,无需机械搅拌和泵提升,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耗低,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工及环境领域。传统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聚并变大,带来两个不利影响:1)大气泡受到的浮力大而曳力小,不能被环流带到下降段,使下降段、尤其是底部气含率非常小;2)气液界面积减小,对传质不利。
空化作为一种物理方法处理污水技术,具有高效能,成本低,并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被称为“绿色水处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是超声空化和水力空化。近年来,对超声空化技术的化学反应的深人研究发现其在特种污水处理方面效果明显。
然而,超声空化虽然空化强度高,但在总能耗中只有5%~10%用于空化,其余90%~95%的能量是以热能的形式使系统升温,这使得超声空化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随着水力空化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发现水力空化在污水处理方面潜力巨大,具有简便易行、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从能效和规模化方面比较,水力空化技术比超声空化技术更具有优势,但水力空化具有空化强度低的缺点,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超声空化强度高,水力空化能耗低、效率高的水力声空化环流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水力空化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止气泡聚集、保证气液混合性能好、超声空化强度高、处理能力强的带有导向体构件的环流反应器。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带有导向体构件的环流反应器,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外筒内腔的导流筒,在外筒的上部开有出水口,在导流筒的下方或者底端两壁之间设置有与进水管道连通的空化喷头,在导流筒内腔设置有导向体,导向体位于空化喷头的上方且与空化喷头的喷射端正对;
所述空化喷头是由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杆、第一喷嘴、第二喷嘴、振动杆组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杆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与进水管道连通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喷口相对并且其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第一喷嘴的外侧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振动杆,振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固定并且与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的中心轴平行。
上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均是收敛型结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入口直径D与出口直径d之间满足:D/d=1:0.4~0.7,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之间的间距L为1.5~4.0mm。
上述导向体距离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出水端口的垂直间距是50~100mm,保证气泡分散效果好。
上述导向体的长半轴与短半轴之间的比值是6:1~12:1。
上述振动杆是沿着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外围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
上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外壁与振动杆之间的间距H是0.5~1.5mm。
上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均是由锥形段和直管段组成,其锥形段的长度是32~38mm,直管段的长度是2~5mm。
上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外壁距离外筒底部的最小高度是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8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