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不敏感的超材料微波能量捕获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18685.3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程用志;李维刚;鲁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敏感 材料 微波 能量 捕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超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材料的偏振不敏感的 超材料微波能量捕获器。
背景技术
电磁波能量捕获、收集是新兴的尖端技术,也是无线供能的一个新趋 势。目前随着超低功率传感器、微型无线穿戴设备和植入式电子设备的发 展,现有的电池和有源供能系统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通过收集环境中的 电磁波如微波、射频能量供能也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现有的微波、射频 能量收集装置大都利用传统的天线作为收集装置,而本发明利用超材料捕 获电磁波能量比用传统天线收集到的能量更大、并且具有可叠加性,即每 个单元收集的能量可叠加,更具有实用性。不同于先前超材料吸收器的设 计,这种超材料对能量的捕获、收集是通过所负载的电阻实现而不是通过 介电材料。因此,这类新型的超材料捕获、收集器可在无线充电、空间太 阳能发电、射频信号收集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前景。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超介质复合材料,超材料吸波结构的工作频段取决 于超材料结构几何尺度的大小,对于相同的形状,改变结构的几何尺度, 其中心频率和工作频段都会发生改变。利用其电磁参数的可设计性和可调 控性来得到更好的吸收效果。早期人们研究主要集中在左手材料上,它是 一种可以人工设计、满足特定等效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要求的电磁材料。超 材料可以实现常规材料所不能实现的特性,例如隐身衣、超透镜等,还可 以改善现有设备的性能,在电磁隐身、通信系统和成像技术等领域有着极 其重要的应用。
2012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O.M.Ramahi等人首次提出加载集总 电阻的开缝环结构超材料,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6GHz附近仿真得到的能 量捕获效率达到50%。随后美国杜克大学A.M.Hawkes等提出的级联形式 超材料捕获器,在900MHz附近能量捕获效率仿真值为65%,并进行了实验 测试,其测试值达到36.8%。接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T.S.Almoneef 提出了三维堆叠形式超材料捕获电磁波的效率理论值能接近100%。他们课 题组又提出花型结构和方环结构微波超材料,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其捕获 微波能量效率实验值能达到93%。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通过超材料微 结构单元的设计,电磁波能量捕获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尽管如此,当前 设计的基于超材料的电磁波能量捕获器对电磁波的偏振敏感的。也就是说 设计的超材料只对特定偏振方向的电磁波能量具有捕获能力,当入射电磁 波偏振方向发生改变时,其作用就减弱或消失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电磁波偏 振不敏感,效率高的超材料微波能量捕获器。
本发明提供的偏振不敏感的超材料微波能量捕获器,具有这样的特征, 包括:表层金属膜,由至少一个表层金属单元均匀排列成平面阵列构成; 贴片电阻,镶嵌在表层金属单元上;中间介质层,与表层金属膜相贴合; 以及底层金属膜,由至少一个底层金属单元均匀排列成平面阵列构成,与 表层金属膜一一对应,与中间介质层相贴合,其中,表层金属单元为正方 环形结构,内环具有四个内环锯齿线,分别对称设置在内环的四条边的中 心位置,底层金属膜为正方环形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偏振不敏感的超材料微波能量捕获器,还具有这样的特 征:其中,表层金属单元通过设置在边缘的过孔与底层金属单元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偏振不敏感的超材料微波能量捕获器,还具有这样的特 征:其中,表层金属单元,边长分别为边长px和边宽py,底层金属单元, 边长分别为边长px和边宽py,表层金属单元的内环边长为内环边长l,表 层金属单元的内环边宽为表层内环变宽w,内环锯齿线的宽度为锯齿线宽 w0,相对的两个内环锯齿线之间的宽度为缝隙宽度g,中间介质层过孔的半 径为半径r0,中间介质层的厚度为介质厚度ts,底层金属单元的内环边长 为底层内环边长ll,底层金属单元的内环边宽为底层内环结构边宽w1,表 层金属膜的厚度为厚度tm底层金属膜的厚度为膜厚度t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86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频段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