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掺量矿粉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16403.6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5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陈向明;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14/04;C04B14/06;C04B22/14;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刘洋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掺量矿粉高 性能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建筑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掺量矿粉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作为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整个建筑界有着重要的存在价 值。随着水泥混凝土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它在自然环境中的性能退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并引起人们的重视。普通水泥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较大的刚度,但存在胶凝硬化过 程中易收缩开裂、抗折强度低、韧性差、极限延伸度小等缺点,且这些缺点随着水泥混凝土 强度的提高而变得愈发明显。
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矿物掺合料的大量应用,特别是在商品混凝土 中,矿物掺合料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组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矿渣粉和粉煤灰取代水 泥制备混凝土。在混凝土中以适当比例掺入矿渣粉和粉煤灰,可使二者性能发生互补,产生 超叠加效应:矿渣粉在胶凝体系中可产生火山灰效应,改善混凝土中浆体和骨料的界面结构, 同时其晶核作用可提高混凝土浆体的碱度和OH-含量,激发粉煤灰的活性,从而提高混凝土 抗压和抗折强度;矿渣粉与粉煤灰的掺加大量取代水泥,降低了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反应 产生的热量大幅减少,因而减少了由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差裂缝,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得以提高;矿渣粉和粉煤灰颗粒较之水泥颗粒较细,可填充水泥颗粒间的空 隙,使空隙中的自由水得以释放,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得以改善。
中国专利CN103922680A“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置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方法”,提出以 S95级矿粉和II级粉煤灰为矿物掺合料配制混凝土,以节约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但是此种 方法中矿渣粉的最大掺量仅占胶凝材料总质量的25%,掺量较低,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十分有 限;中国专利CN103819157A“一种新型混凝土”,提出以矿渣粉和粉煤灰作为辅助胶凝材料, 并以大量激发剂进行活化,已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的目的,但是每立方米 该混凝土中激发剂用量高达13.5~15kg,大量激发剂的使用会增大水泥高峰放热量,导致混凝 土产生温差裂缝,且混凝土早期水化很快,但后期强度几乎无增长,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发 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易实施、与环境有利的具有提高水泥混凝 土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功能的大掺量矿粉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掺量矿粉高性能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碎石、河砂、水、 激发剂和减水剂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为:水泥140~170份、矿渣粉170~240份、粉煤灰 50~100份、碎石1010~1100份、河砂735~825份、水150~180份、激发剂11~15份、减水剂 3.4~5份;
所述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由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粉和粉煤灰组成,矿渣粉占胶凝材料总 质量的50~60%,粉煤灰质量为胶凝材料总质量的15~30%。
按上述方案,所述矿渣粉为平均粒径2.36~4.75mm、比表面积不小于400㎡/kg的S95级 矿粉。
按上述方案,所述粉煤灰为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2%,烧失量不大于5%的I级粉 煤灰。
按上述方案,所述碎石为5~25mm连续级配碎石。
按上述方案,所述河砂为级配的中砂。
按上述方案,所述激发剂为硫酸钠激发剂。
按上述方案,所述减水剂为20wt%聚羧酸减水剂溶液;其中复配入3~5wt%木质素磺酸 钠溶液,木质素磺酸钠浓度为45wt%。
上述大掺量矿粉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碎石、河砂加入搅拌机中,干拌30~40min直至均匀;向搅拌 机内加入水、激发剂和减水剂,搅拌10~15min,得到大掺量矿粉高性能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6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