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511016208.3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8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凤 |
| 主分类号: | C07D307/77 | 分类号: | C07D307/77;A61K31/343;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前列腺癌 二萜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干燥的猫爪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猫爪草RanunculiTernatiRadix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ternatusThunb.的干燥块根。本品呈纺锤形,多5~6个簇生,形似猫爪,长3~10mm,直径2~3mm,顶端有黄褐色残茎或茎痕。表面黄褐色或灰黄色,久存色泽变深,微有纵皱纹,并有点状须根痕和残留须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空心或实心,粉性。气微,味微甘。猫爪草别名三散草(浙江)、猫爪儿草(河南)、猫爪子(河南)、鸭脚板(安徽)、金花草(广西)。猫爪草性温,味甘、辛,入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咳祛痰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咽喉炎、疟疾等症。民间用猫爪草治疗淋巴结核,不论结核大小或是否化脓均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因其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针对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及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等化合物。
据报道,猫爪草煎剂治疗淋巴结核180例,其有效率达100%,临床治愈率73.9%;其注射液对小鼠S180、S37癌株有抑制作用其煎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另有报道猫爪草能诱生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组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参与多种免疫调节过程的球蛋白,由于它能特异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无不良影响,从而起到肿瘤免疫和肿瘤治疗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干燥的猫爪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将干燥的猫爪草粉碎,用70~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收集70%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乙醇洗脱浓缩物;(c)步骤(b)中70%乙醇洗脱浓缩物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5:1、50:1、25:1、10: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1、10:1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2个柱体积洗脱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步骤(a)中,用7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Ⅰ)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释片、胶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
图2为化合物(Ⅰ)计算ECD和实验ECD图;
图3为不同浓度化合物(Ⅰ)作用72h后PC3和DU145存活率;
图4为10.0mg/L化合物(Ⅰ)作用不同时间后PC3和DU145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凤,未经吴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6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