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组内极耳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6193.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9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苗东方;胡谆人;陈朝阳;陈刚;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纽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组内极耳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行业中的电池组生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锂电池组内极耳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用电池组,尤其是充电锂电池组,一般采用焊锡连接、点焊的方法将电芯极耳与PCB连接板连接使电芯连接成组。现有的这种电池组不易组装,且存在焊接操作方法困难及高温锡线焊接伤害电芯等问题。焊锡时间过长对电芯极耳有一定的损伤,点焊容易出现焊接不牢固、炸焊及漏焊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通常采用的方法便是通过螺丝来紧固。这种方法简单也有效,但时间拆装的时间比较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故有必要对现有内极耳的连接结构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锂电池组内极耳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内极耳连接结构,包括锂电池组本体和连接本体,所述锂电池组本体包括有若干个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均设置有两个极片耳,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极片耳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二连接片的空腔,该空腔一端呈开口状,所述第一连接片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所述第一连接片一端和与其相连接的弹性垫均伸入一个电池本体的正极极片耳空腔中,所述第二连接片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所述第二连接片一端和与其相连接的弹性垫均伸入另一个电池本体的负极极片耳空腔中,所述第一连接片另一端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柱,所述第二连接片另一端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凸柱相配匹的通孔,凸柱嵌套在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一端表面位于与其连接弹性垫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片一端表面位于与其连接弹性垫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和通孔通过焊接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和通孔的横截面均呈圆形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本发明时,先将第一连接片一端和与其相连接的弹性垫均伸入一个电池本体的正极极片耳空腔中,再将第二连接片一端和与其相连接的弹性垫均伸入另一个电池本体的负极极片耳空腔中;最后将第一连接片的凸柱套在第二连接片的通孔内;既可以实现固定连接,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本体;1-1、极片耳;21、第一连接片;21-1、凸柱;
22、第二连接片;3、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组内极耳连接结构,包括锂电池组本体和连接本体,所述锂电池组本体包括有若干个电池本体1,所述电池本体1均设置有两个极片耳1-1,一个电池本体1的正极极片耳1-1通过连接本体与另一个电池本体1的负极极片耳1-1。
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所述极片耳1-1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二连接片21、22的空腔,该空腔一端呈开口状,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3,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一端和与其相连接的弹性垫3均伸入一个电池本体1的正极极片耳1-1空腔中,所述第二连接片22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垫3,所述第二连接片22一端和与其相连接的弹性垫3均伸入另一个电池本体1的负极极片耳1-1空腔中,所述第一连接片21另一端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柱21-1,所述第二连接片22另一端表面设置有若干个与凸柱21-1相配匹的通孔,凸柱21-1嵌套在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21一端表面位于与其连接弹性垫3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片22一端表面位于与其连接弹性垫3的正上方;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让位,同时也便于凸柱21-1套入至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3为弹簧,当然也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弹片,该弹性垫3设置的目的是让连接片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极片耳1-1空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3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21-1和通孔通过焊接相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固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21-1和通孔的横截面均呈圆形状,便于将凸柱21-1插入通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纽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纽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6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硫化镍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不需要涂剂处理的PE隔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