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扭矩校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1016070.7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鑫;祗会强;马铁华;靳鸿;徐鹏;李祖博;裴东兴;王宇;霍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G01L1/2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测试 一体化 主动 扭矩 校准 方法 | ||
1.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扭矩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利用了功能与测试一 体化主动轮,
所述的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包括从外向内依次由凸缘(1)、若干轮辐(2)以及联接 盘(3)连接而成的轮毂,凸缘(1)外缘上靠近车辆外侧一端联接有主动轮齿盘(4),轮毂上至 少均匀分布有m个轮辐(2),m为自然数且≧3,靠近车辆外侧的联接盘(3)一端由内向外依次 设有筒体(5)以及用于封闭筒体(5)内圆的筒盖板(6),靠近车辆外侧的凸缘(1)一端由内向 外依次设有用于罩设筒体(5)的前金属罩环(7)以及用于封闭前金属罩环(7)内圆的前金属 端盖(8),凸缘(1)另一端设有后金属罩环(9);
每个轮辐(2)一侧中部由上至下分别设有第一电阻应变片(10A)、第三电阻应变片 (10C),每个轮辐(2)另一侧中部由上至下分别设有第二电阻应变片(10B)、第四电阻应变片 (10D),每个轮辐(2)上的四个电阻应变片按序连接构成一个差动全桥;所有轮辐(2)上的第 一电阻应变片(10A)和第二电阻应变片(10B)位于同一圆周上,所有轮辐(2)上的第三电阻 应变片(10C)和第四电阻应变片(10D)位于同一圆周上,上述两圆周的圆心均位于轮毂轴线 上且两圆周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筒体(5)内圆安装有能够实时记录各差动全桥输出电压 的自供电测试单元,自供电测试单元通过环氧树脂灌封固化于筒体(5)内圆;
该方法的步骤为:
①将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安装在试验车辆上,将试验车辆行驶到一定角度的斜坡 上驻停,根据斜坡的角度、试验车辆的重量以及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的半径计算出测 试一体化主动轮上的扭矩载荷;自供电测试单元实时记录每个差动全桥的输出电压,相 同时刻的m个输出电压求和获得求和电压Ui;
②试验车辆至少在5个不同角度的斜坡上驻停,获得扭矩载荷与其相应的求和电压Ui, 建立求和电压Ui和扭矩载荷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并采用神经网络进行拟合,减小非线 性误差,得出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的系统灵敏度;
③将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安装在实车上,在实车行驶过程中,自供电测试单元记 录了动力载荷作用下的相同时刻m个输出电压m,,m个输出电压m,求和获得求和电压 Ui,;求和电压Ui,根据上述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的系统灵敏度得到主动轮上的扭矩载 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扭矩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自供电测试单元包括电源管理模块、锂电池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桥调零模块、滤波放大模块、 SoC模块、数据交汇口,各差动全桥分别与电桥调零模块连接,锂电池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为 SoC模块供电,SoC模块控制电源管理模块为电桥调零模块和滤波放大模块按需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与测试一体化主动轮扭矩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筒体 (5)内圆上安装有操作面板(11),操作面板(11)上设有自供电测试单元的电源开启和关闭 的拨码开关、电池充电接口、用于状态指示的指示灯和接线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60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