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5606.3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8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凯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7C5/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校车 安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管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 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校车的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不断出现的校车安全事故也给我们敲响了 警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采用先进 的技术手段为校车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以实 现对校车安全的智能化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标签、车载平台、通信 单元、管理平台以及监控平台;所述车载平台通过所述通信平台与所述管理 平台连接;所述管理平台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监控平台连接;所述车载 平台包括控制器、RFID读取器、GPS接收设备、监控设备、报警装置、传感 器、显示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RFID读取器、GPS接收设备、监控设备、报 警装置、传感器、显示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平台包括车辆定位跟踪模块、信息收发模块、RFID 管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平台包括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设备包括高清摄像头、录音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声光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单元为无线通信模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具 有以下优势:本发明利用RFID技术得到乘车学生信息,利用传感器判断校 车情况,利用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时监控,保证校车安全,对紧 急以及异常状况进行紧急处理,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校车情况,智能化程度 高、可靠性高、管理方便有效,为校车安全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的结构 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的车载 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 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安全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标签、车载平台、通信 单元、管理平台以及监控平台;所述车载平台通过所述通信平台与所述管理 平台连接;所述管理平台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监控平台连接;所述车载 平台包括控制器、RFID读取器、GPS接收设备、监控设备、报警装置、传感 器、显示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RFID读取器、GPS接收设备、监控设备、报 警装置、传感器、显示器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管理平台包括车辆定位 跟踪模块、信息收发模块、RFID管理模块。监控平台包括服务器。监控设备 包括高清摄像头、录音设备。报警装置包括声光报警装置。控制器为单片机。 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通信单元为无线通信模块。
车载平台如图2所示,RFID读取器通过学生佩戴的电子标签自动获得 上下车人数,并在显示器中显示;
GPS接收设备得到校车运行的位置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
监控设备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进行视频的采集以及存储,并通过通 信单元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
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故障信息,判断校车安全状况;
报警装置用于检测到车辆故障信息时进行报警,并向管理平台发送报警 信息;
车辆定位跟踪模块用于接收车载GPS发送的位置信息进行跟踪,获得校 车的准确位置以及行驶路径、车速等车辆信息;
RFID管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录入更新等操作;
云端服务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等, 为日后查询提供数据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凯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凯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5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