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板式注塑机拉杆自校正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3990.3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0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涛;阮剑波;万里;姚建行;邱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7 | 分类号: | B29C45/67;B29C45/76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徐良江 |
地址: | 3158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注塑 拉杆 校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板式注塑机拉杆受力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二板式注塑机的四根拉杆在锁模过程中同时受力,如果四根拉杆受力不均衡,会影响机器性能,降低拉杆寿命。
现有两板式注塑机由一个注塑机拉杆动作油路同时控制四根拉杆,每根拉杆的受力均相同。这种油路不能单独调整每根拉杆的受力,由此会导致四根拉杆的受力不均衡,从而会降低拉杆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两板式注塑机拉杆自校正系统,能够自动校正四根拉杆受力,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校正拉杆应力,延长拉杆寿命,提高机器性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两板式注塑机拉杆自校正系统,包括注塑机拉杆动作油路,其特征在于:注塑机拉杆动作油路中增加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包括四根拉杆的每根拉杆上安装锁模力测量传感器,每个锁模力测量传感器检测每个拉杆的拉应力传输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将采集到的每个拉应力与每个设定值进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至锁模力超出正常误差范围的拉杆的液压回路;
液压回路:在两板机拉杆每个动作油路中分别增加压力控制回路和进出油回路,进出油回路包括插装阀和方向阀,方向阀控制插装阀的开启,配合使用控制锁模油缸的进出油动作,压力控制回路包括压力阀和比例压力阀,控制回路压力,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控制比例压力阀;
高压锁模时,每个方向阀打开每个插装阀,锁模油缸同时进油;泄压时,每个方向阀控制打开每个插装阀,整个油路的公用方向阀打开公用插装阀实现回油。
如果锁模力测量传感器检测到某个拉杆的受力超出正常的范围,若受力偏小,控制器通过控制其余三个方向阀关闭对应的三个插装阀,该拉杆的方向阀打开相应的插装阀,同时自动调高压力控制回路压力阀的压力至一定值,该拉杆的锁模油缸进油,从而调高拉杆的受力。若该拉杆受力偏大,控制器通过控制其余三个方向阀关闭对应的三个插装阀,该拉杆的方向阀打开相应的插装阀,同时自动调低压力控制回路压力阀的压力至一定值,锁模油缸经压力控制回路溢流,降低回路压力,从而使该拉杆受力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四根拉杆采用独立的液压控制回路,能够独立控制每个油缸的进油和回油动作,进而能够独立调节锁模油缸的锁模压力,从而使四根拉杆所受接力能够达到各自平衡,在工作过程中校正拉杆应力,延长拉杆寿命,提高注塑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两板式注塑机拉杆自校正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两板式注塑机拉杆自校正系统,包括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
液压系统以拉杆1为例,P口为主油路油口,高压油经插装阀V5与拉杆1的锁模腔连通,方向阀V1通过控制插装阀控制腔油压控制插装阀V5的开合,控制锁模油路的通断。
压力阀V9和V15组成二级调压回路调节锁模油路的压力。
其余各拉杆2、3、4液压系统同拉杆1类似。
插装阀V5、V6、V7和V8的出口均与公用插装阀V13相连,插装阀V13由公用方向阀V14控制,公用方向阀V14、公用插装阀V13共同组成泄压回路。
控制系统包括:四根拉杆上安装锁模力应变传感仪,检测每个拉杆的拉应力,PLC控制器实施检测并采集应变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与特定锁模力下拉杆的最优变形量进行比较,当偏差量超出规定值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端D1、D2、D3、D4和D14输出电压信号控制相应的方向阀动作,从而控制相应的插装阀开合,进而控制锁模油路的通断。
控制器通过输出模拟量值控制DP1、DP2、DP3和DP4的信号输出,从而控制相应各拉杆锁模腔的油液压力,进而实现自动调整相应拉杆的变形量。
液压控制:在两板机拉杆动作油路中分别增加了一组压力控制回路和进出油回路,现根据图1以拉杆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39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