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污染场地勘察中防止二次污染的钻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3126.3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夏群;许丽萍;王蓉;叶萌;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场地 勘察 防止 二次污染 钻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是在污染场地勘察中防止二次污染的钻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再开发需求的日益迫切,为了避免工业场地在变更土地利用方式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需要对场地进行必要的调查、评估甚至修复治理。
场地调查需采集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检测,测定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情况下,需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则需要钻探取样,采集地下水水样需建设地下水监测井,而传统的钻探取样可能会将表层或浅层的污染物带入深部,没有做到污染隔离,在场地调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面积钻探取样,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分段隔离,会使场地中污染物质扩散,产生二次污染。
调查过程中的污染隔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既避免了调查过程导致的场地污染物质扩散,又能够真实反映场地不同深度的实际污染情况和范围,避免由于调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导致对污染范围的误判,而在现阶段,国内进行场地调查工作的过程中还无法做到污染隔离,有效的隔离有利于保证调查的准确性以及对地下水土环境的保护,所以亟需一种防止二次污染的污染场地钻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在污染场地勘察中防止二次污染的钻探方法,通过埋管隔离已完成取土采样的上部土体和地下水,避免了钻进过程导致的场地污染物质扩散,又能够真实反映场地的实际污染情况和范围,避免由于勘探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导致对污染范围的误判。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在污染场地勘察中防止二次污染的钻探方法,涉及污染场地内通过钻探,在指定深度钻进鉴别土层或取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染场地的指定深度钻进鉴别土层或取样完成后,通过在钻孔中植入直径大于其孔径、长度可达当前钻进深度的护管,从而将从所述钻孔的孔口至当前深度之间的地下水和孔周土实施隔离。
钻探可采用螺纹钻具或岩芯管回旋钻进的方式,在粘性土层中钻进应采取不添加钻进液的干钻方式,提钻应慢速。采用螺纹钻具钻进,宜少钻多提,每回次钻进深度不宜大于0.5m。
全断面取芯钻进应采用有加压装置的钻机,钻进可采用单管或双管单动岩芯钻具,宜采用低速慢钻,钻速宜控制在60r/min以内,钻进压力宜控制在3kN-6kN。
钻孔开孔后,应注意观测地下水位,遇水后应及时停钻,待地下水在孔底渗出后采取水样。
所述护管通过或锤击、或震动、或静压的方式进行埋设。
所述指定深度是指所述污染场地内的多个指定深度,在所述污染场地内由浅至深依次完成每个指定深度的钻进鉴别土层或取样后,同步跟进埋设直径大于钻孔孔径、长度可达当前深度的所述护管,实现所述钻孔从孔口至所述当前指定深度之间的地下水钻孔孔周土的隔离。
多个所述护管的首尾相连接,满足于当前钻进深度至所述钻孔的孔口范围内钻孔孔周水和土均被护管所隔离,而不致影响到下一钻进深度范围的地下水和土的要求。
在埋入所述护管之后,清除进入所述护管内的残土。
清理完毕护管内的残土进行下一回次钻进前,应采用清水清洗钻具。
在完成取样后,向所述护管内灌注填充物以封堵钻孔。
填充物可采用专门配置的泥浆,如水分配比适宜的水泥浆、粘土或者将掺有膨润土的粉煤灰与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合调制而成,满足封孔所需的稠度和低渗透性,注浆后应起到防止钻孔成为污染扩散通道的作用。灌注采用专用注浆设备从孔底往上逐步注满钻孔。
采用静力或振动方式慢速上提拔除护管,需注意控制上提速度,以保证将泥浆留置在钻孔内形成柱状密封体,封堵钻孔,防止钻孔成为上部污染物质扩散的通道。
对于重金属污染场地,螺旋钻具或其他取土器都应使用不锈钢材质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有利于保障场地调查工作的准确性及有效防止场地调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有效控制调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扩散,可真实反映场地不同深度处的实际污染情况;施工方便、装置简单、便于操作、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Ⅰ;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Ⅱ;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3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