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的触媒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3086.2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木喜;张永志;张瑞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废弃物 处置 设备 触媒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裂解设备的触媒反应器,具体说是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的触媒反应器。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设计一种无害化对不分类固体废弃物裂解的设备,该设备中配备有触媒反应器。前期设计了一种水平方槽式触媒反应器,内部使用S30408耐高温不锈钢网眼板做的方盒子,在触媒反应器中等距排列,盒子中的催化剂与裂解气进行反应,因为是水平式结构,不符合高温度气体的流动方向,因此,流动不顺畅,裂解气产生的掺杂滞留其底部,造成堵塞;设备整体使用硅酸铝纤维、锡纸胶带作保温,每次更换催化剂都需要把保温全部打开,重新更换新的保温材料。费工费时,成本很高。
本申请人前期设计的水平方槽式触媒反应器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后,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1、裂解气通过时不够流畅;
2、裂解气反应时间不足;
3、触媒反应器检测温度时热电偶检测空间小;
4、设备保温后更换催化剂不便捷。
如何设计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的触媒反应器,解决裂解气通过时不够流畅和反应时间不足的问题,解决设备保温后更换催化剂不便捷的问题。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的触媒反应器,其结构合理,解决裂解气通过时不够流畅和反应时间不足的问题,解决设备保温后更换催化剂不便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置设备的触媒反应器,包括罐体、伸入所述罐体腔内的裂解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立式罐,所述裂解气管自下而上竖直通入所述立式罐腔体内,所述裂解气管位于所述立式罐下方的一端为圆弧形裂解气入口,所述裂解气管进入所述立式罐腔体内的侧壁上设置通气孔,所述罐体内的裂解气管由一倒置的圆桶罩住,所述圆桶为网眼板制成,所述圆桶顶部网眼板的中部无孔而周边有孔,所述圆桶顶部网眼板的中部无孔区域将所述裂解气管上端口封闭,裂解气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侧壁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式罐顶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处配置可拆卸的密封顶盖,所述立式罐外设置保温层,所述密封顶盖外覆盖保温顶盖。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式罐顶部开口边沿设置安装法兰,所述密封顶盖周边设置环状凸沿,所述安装法兰及环状凸沿上开有位置一一对应的螺栓孔,用螺栓将密封顶盖紧固在所述立式罐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裂解气管的外形为J形,所述裂解气管由不锈钢钢制成。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眼板为不锈钢板制成,网眼板上的孔径为5-8毫米。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法兰、环状凸沿及螺栓由所述立式罐外设置的保温层及保温顶盖覆盖。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式罐内在所述圆桶底部下方的空间内插入热电偶,所述立式罐的底部设置排渣口。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式罐的下部由支架支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裂解气从裂解炉中产生后是一个逐步降温的过程,开始的时候是温度150℃-600℃的裂解气,本发明触媒反应器采用自下而上的裂解气管设计,更符合高温气体的上升原理,通过裂解气管下端圆弧管道设计,让裂解气能够更加顺畅的通过触媒反应器,解决了裂解气不流畅的问题;
2、本发明触媒反应器内部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不锈钢网眼板,符合固体废弃物产生成分复杂的裂解气的高温、腐蚀的反应环境,提高触媒反应器的耐高温、抗腐蚀的能力;
3、本发明的裂解气管上端口封闭,裂解气自下而上,使裂解气从内径较细的裂解气管侧壁通气孔排出与催化剂作用,再经过外径较粗网眼板制成的圆桶圆周侧面孔排出,从罐体侧壁上的裂解气出口进入管道排流入到冷凝等后续设备,罐体腔内裂解气的流经管道的这种设计,使得裂解气能够充分接触到催化剂,提高反应的接触面积,解决了裂解气反应时间不足的问题;
4、本发明立式罐腔内在圆桶底部下方的空间内插入热电偶,方便检测反应的温度,解决热电偶没有合适插入空间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3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密封型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多晶金刚石微粉颗粒再生长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