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9900.3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波;郑鹏;徐志;佟镇;高声远;李远帆;梁玉婷;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式 雨水 生态 过滤 清洁 收集 装置 | ||
1.一种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开 口的净化池,所述净化池内自上而下横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 且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将净化池自上而下分隔成生态滤池(1)、 物理滤池(2)和雨水收集池(3),所述第一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 述生态滤池(1)和物理滤池(2)的第一水孔(41),所述第二隔板(5)上开 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物理滤池(2)和雨水收集池(3)的第二水孔(51);所 述生态滤池(1)内填置有壤土层(12)和第一滤水层(13),所述第一滤水层 (13)位于壤土层(12)和第一隔板(4)之间,所述壤土层(12)内设有若干 条蚯蚓;所述物理滤池(2)内设置有物理过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滤水层(13)是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包括若干砾石且所 述砾石的粒径大于第一水孔(4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生态滤池(1)内填置有木屑层(11),所述木屑层(11)位于所述壤 土层(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木屑层(11)的厚度为8-10cm,所述壤土层(12)的厚度为20-30cm, 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为10-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物理过滤装置包括填制在物理滤池(2)内的悬浮球层(21),所述悬 浮球层(21)包括若干个悬浮球,每个悬浮球上含有若干水生微生物群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每个悬浮球上布置有多个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上设有若干水生微生物 群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悬浮球为多孔型聚乙烯球,所述容置孔的孔径为8-1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物理过滤装置包括填制在物理滤池(2)内的吸附滤料层(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物理过滤装置还包括石英砂层(22)和第二砾石层(24),所述石英 砂层(22)位于所述悬浮球层(21)和吸附滤料层(23)之间,所述第二砾石 层(24)位于所述第二隔板(5)的上侧面,所述第二砾石层(24)的砾石粒径 大于第一水孔(41)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联式雨水生态过滤与清洁收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吸附滤料层(23)为沸石层,所述沸石层的厚度为15-20cm;所述 悬浮球层(21)的厚度10-15cm,所述石英砂层(22)的厚度为8-10cm,所述第 二砾石层(24)的厚度为10-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9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