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水稻田间试验的土壤镉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09551.5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彬;刘琛;林义成;傅庆林;丁能飞;李华;李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稻 田间试验 土壤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稻田间试验的土壤镉处理方法。目前的室内盆栽试验,由于人为控制因素较多,灌水、施肥、防虫等措施与田间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很难客观全面地反映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稻米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甚至不能满足指导实际田间生产的需要。本发明的步骤如下:1)制备母土;2)制作试验用框;3)计算试验框内土壤质量;4)土壤重金属处理:根据试验要求、母土Cd浓度与试验框内土壤质量,计算需要称取母土的质量;将称取好的母土与试验框内泥浆状的土壤充分搅匀,再进一步将试验框切入犁底层中,使试验框的顶部与土壤表层持平。本发明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稻米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重金属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水稻田间试验的土壤镉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大约有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品质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频繁出现大米重金属超标事件(如镉米事件),原因与产地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超标有关。由于重金属具有非生物降解性和持久性,不仅危及水稻的正常生长,更重要的是在长期食用受重金属污染的稻米后,重金属在人体中慢慢积累,引起各种病变,直接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因此,系统研究土壤重金属与稻米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安全阈值,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当前,相关研究主要以室内盆栽试验为主,通过外源添加的方式人为控制土壤重金属梯度,土壤处理过程一般是将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喷施于供试土壤中。但这种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喷施过程中,溶液与细颗粒的干土易结成小土球,之后搅拌也很难再将其分散开,易造成局部土壤重金属浓度不均的现象,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此外,室内开展盆栽试验由于人为控制因素较多,灌水、施肥、防虫等措施与田间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很难客观全面地反映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稻米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甚至不能满足指导实际田间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水稻田间试验的土壤镉处理方法,以确保试验环境与大田环境一致,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稻米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水稻田间试验的土壤镉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
1)制备母土:采集田间试验耕层土壤,阴干,磨碎,过筛;称取适量土壤并浸没于高浓度Cd盐溶液中(浓度一般选2000-4000mg/kg),40℃下烘干,磨碎,过筛,作为高浓度Cd污染母土,母土的Cd浓度=溶液中Cd的质量/土壤质量,该比例根据具体试验要求进行调整,母土须静置6个月以上(一般为6-18个月),使重金属活性在土壤固相中达到平衡稳定;
2)制作试验用框:用PVC板材制作方形试验框,该试验框的上、下开口,四面的下部呈楔形;
3)计算试验框内土壤质量:当水稻田面平整完毕,土壤成松软泥浆状态时,将试验框切入到犁底层中,并使试验框顶部与土壤表层保持3-4cm高度,以便于母土处理;测量试验田土壤表层到犁底层距离,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计算试验框内土壤质量;
4)土壤重金属处理:根据试验所设试验框内土壤Cd浓度、母土Cd浓度与试验框内土壤质量,计算需要称取母土的质量;
将称取好的母土与试验框内泥浆状的土壤充分搅匀,再进一步将试验框切入犁底层中,使试验框的顶部与土壤表层持平;
5)水稻种植:采用移栽或直播的方式在试验框内种植水稻,相应的农事操作、管理措施与水稻大田种植保持一致(水稻播种至水稻收获,即为本发明的一个施用周期);
6)后续处理:水稻收获后,收集框内耕层和犁底层土壤,依照相关规定对该污染土壤进行处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粳13号栽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