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布预应力施加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9291.1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9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和;黄昆泓;薛凌峰;黄亮;张洹;赖浩成;黄睿鹏;曹杰;简振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预应力 施加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布(1)、第一夹具(2)、第二夹具(6)、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7)、第一钢辊(4)、第二钢辊(8)、张拉平台、固定螺杆(14)、张拉螺杆(15)、第一承台(12)、第二承台(13)、千斤顶(18)、挡板(16)、力传感器(17)、第一加劲螺杆(19)、第二加劲螺杆(20)、第三加劲螺杆(21)、第四加劲螺杆(22)、第一支座(23)、第二支座(24)、升降摇杆(25),其中第一加劲螺杆(19)和第三加劲螺杆(21)分别穿入张拉平台的端部固定于第一支座(23)上,第二加劲螺杆(20)和第四加劲螺杆(22)分别穿入张拉平台端部固定于第二支座(24)上;转动升降摇杆(25)通过传动机构进行力的传递,使张拉平台平稳升起;纤维布(1)两端分别缠绕于第一钢辊(4)和第二钢辊(8)上,用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6)分别夹持,并用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7)分别夹紧;第二夹具(6)平置于第二承台(13)上,固定螺杆(14)将第二夹具(6)固定于张拉平台上;第一夹具(2)平置于第一承台(12)上,张拉螺杆(15)穿过张拉平台的预留张拉孔将挡板(16)、力传感器(17)相连形成张拉端,利用千斤顶(18)顶住挡板(16)给纤维布(1)施加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传动机构为链传动机构,包括有主动轮(27)、传动链条(26)、被动轮(28),转动升降摇杆(25)通过主动轮(27)、传动链条(26)、被动轮(28)进行力的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拉平台包括有第一矩形管(10)、第二矩形管(11)、第一钢槽(5)、第二钢槽(9);第一钢槽(5)、第二钢槽(9)分别安装在相互平行的第一矩形管(10)和第二矩形管(11)两端组成张拉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劲螺杆(19)和第三加劲螺杆(21)分别穿入第二矩形管(11)和第一矩形管(10)的端部固定于第一支座(23)上,第二加劲螺杆(20)和第四加劲螺杆(22)分别穿入第二矩形管(11)和第一矩形管(10)的端部固定于第二支座(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螺杆(14)将第二夹具(6)固定于带预留孔的第一钢槽(5)上;第一夹具(2)平置于第一承台(12)上,张拉螺杆(15)穿过第二钢槽(9)的预留张拉孔将挡板(16)、力传感器(17)相连形成张拉端,利用千斤顶(18)顶住挡板(16)给纤维布(1)施加预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钢槽(5)在对应第一夹具(2)的高度处预留有孔洞,第二钢槽(9)在对应第二夹具(6)的高度处预留有孔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张拉螺杆(15)、固定螺杆(14)各有2根,分别固定于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6)的两侧,使张拉时夹具与被张拉的纤维布(1)保持平直,不会发生侧动,避免偏心受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6)上下两块夹板之间的对接面设有多条纵向锯齿;上述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6)上下两块夹板之间预设放置钢辊第一钢辊(4)和第二钢辊(8)的凹槽,防止纤维布在张拉时滑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力传感器(1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力信号处理系统。
10.一种纤维布预应力拉张装置的预应力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第一钢槽(5)、第二钢槽(9)分别安装在相互平行的第一矩形管(10)和第二矩形管(11)两端组成张拉平台;
2)将第一加劲螺杆(19)和第三加劲螺杆(21)分别穿入第二矩形管(11)和第一矩形管(10)的端部,并固定于第一支座(23)上,第二加劲螺杆(20)和第四加劲螺杆(22)分别穿入第二矩形管(11)和第一矩形管(10)的端部,并固定于第二支座(24)上,将第一加劲螺杆(19)和第三加劲螺杆(21)、第二加劲螺杆(20)和第四加劲螺杆(22)分别用传动链条(26)连接;
3)在第一加劲螺杆(19)和第四加劲螺杆(22)配置主动轮(27),在第二加劲螺杆(20)和第三加劲螺杆(21)配置被动轮(28);
4)在第一加劲螺杆(19)和第四加劲螺杆(22)设置升降摇杆(25);
5)转动升降摇杆(25)升起张拉平台,并进行调平;
6)将纤维布(1)两端分别缠绕于第一钢辊(4)和第二钢辊(8),并用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6)分别夹持,利用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7)分别使第一夹具(2)和第二夹具(6)夹紧;
7)将第二夹具(6)平置于第二承台(13)上,利用固定螺杆(14)将第二夹具(6)固定于带预留孔的第二钢槽(9)上;
8)将第一夹具(2)平置于第一承台(12)上,利用张拉螺杆(15)穿过第一钢槽(5)的预留张拉孔将挡板(16)、力传感器(17)相连形成张拉端;
9)利用千斤顶(18)、挡板(16),拉动张拉螺杆(15),给纤维布(1)施加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2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