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性别注视特性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9207.6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3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河;崔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韩国庆尚北道荣***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性别 注视 特性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性别注视特性分析系统,其提供反映到空间设计的基础数据的性别注视特性分析系统,其包括:注视数据检测部,以多名受试者为对象,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图像空间的视线追踪来检测多个注视点和注视点的多个移动路径;注视类型判断部,判断注视点的移动路径;第一注视类型频率掌握部,针对多名受试者掌握各注视类型的频率;第一注视类型比例转换部,用于将第一注视类型频率掌握部掌握的注视类型的频率转换成比例;第二注视类型频率掌握部,掌握第一注视类型频率掌握部掌握的各注视类型的频率;第二注视类型比例转换部,用于将第二注视类型频率掌握部掌握的注视类型的频率转换成比例;以及注视类型抽取部,抽取频率最大的优势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过获得基于性别空间探索路径的空间探索特性信息,从而可提供反映到空间设计的基础数据的性别注视特性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当人们想要获得某种信息时,视觉作为最为重要的手段,人们通过视觉的多种活动被目标的意图、兴趣、现有知识、动作、无意识动机、脉络等所主导。在空间中具有连锁反应并探索信息的眼睛若看到感兴趣的特征,则通过移动眼珠或头部来校准焦点并固定,之后重新移动。在此过程中,固定可视为针对感兴趣的目标的固定,且移动可视为用于查找其他兴趣的探索,或者针对不想看到的要素的回避。这种移动中,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叉,且个人差异在无意识当中以重要的要素来反应。在观察空间的过程中,在反映自己心像结构的过程中会介入个人差异的重要性,且在进行无意识的固定活动或移动的过程或特征根据空间的种类和个人因素而改变。虽然很难将无意识定量化,但目前IT技术的发达为将人类的感性转换为定量性数据带来了契机。尤其,在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或CH I)相关技术领域中,针对如何将相互不同人类的感性实现定量化,正探究理解人类并引导相互交流的方法,从而达到通过尖端技术来开发可将人类的感性定量化的技术。但是,与相关设备的发达相比,用于适用到人类感性的技法开发还处于不足的地位。
当所要测定针对环境的感性反映时,当前面临如何证明相互交流的问题,而这答案恰是生物信号。基于感性的评价或判断的依据中主要因素为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因此,若测定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所持有的人类的生物信号,来查明与空间的关系,则可将在注视空间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感性变化定量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神经设计。人类的感性不仅受到复杂且微妙的环境的影响,而且预料根据性别产生的结构性差异会影响视知觉生物信号。视觉活动受到意图性的影响,但若知晓根据性别而具有意图性的空间注视过程的探索路径特性,则可成为有效测定人类和空间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可反映到空间设计的基础资料。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朴灿雄,眼见,图书出版医学书院,2009”
非专利文献2.“竹内,译朴正荣,时间论,冷杉林,2011”
非专利文献3.“Arthur Asa Berger,百闻不如一见,李智熙,美进社,2001”
非专利文献4.“Robert L.Solso,视觉心理学,申玄京,刘常旭,SIGMA+,2000”
非专利文献5.“高郁真,李义哲,朴康玲,有关瞳孔移动和角膜反射光及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视线追踪的研究,信息处理学会伦文杂志B,第16-B卷第三号,2009”
非专利文献6.“金志虎,傅秀贤,李宇哲,金哉挥,广告的大小和位置,部分重叠线索对消费者的视觉行动产生的影响,韩国心理学会刊,第八卷三号,2007”
非专利文献7.“金钟何,有关室内空间注视数据的修正和分析过程妥当性的研究,韩国室内设计学会论文集,第二十卷三号,2011”
非专利文献8.“金钟何,关于在空间信息的探索过程中产生的视觉信息获得特性的研究,韩国室内设计学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二号,20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东洋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2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脂酶、编码基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机器人及其头部回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