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双向恒流源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08871.9 | 申请日: | 201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8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 发明(设计)人: | 汝玉星;吴戈;单江东;高博;田小建;刘大恺;梁雪;马春阳;张大朋;安明;李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F1/46 | 分类号: | G05F1/46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双向 恒流源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高稳定度双向恒流源模块。
背景技术
恒流源在光纤通信、LED照明、激光器驱动等很多场合都有重要的应用,而在某些场合,如激光器驱动中,恒流源的输出电流稳定度至关重要,输出电流的不稳定会影响激光器的寿命以及输出光功率。常用的提高电流稳定性的措施有:1、利用磁饱和电抗器的非线性磁化原理提高稳定性;2、在负载回路中串联大电阻(相对于负载电阻);3、通过负反馈网络实现电流自动稳定。在这几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受器件本身的影响较大,对稳定度的提高有限;第二种方案由于在负载回路中串联了大电阻,可有效地减小负载电阻的变化对输出电流的影响,但由于负载回路大电阻的存在,使得输出电流很小,一般只能在毫安级,而且大部分功率都降在了大电阻上,也使得效率极低;第三种方案由于负反馈网络本身具有的自动调整功能,可以使输出电流自动稳定,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因此是目前提高电流稳定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已公开的技术中,一般都是采取单一的线性反馈网络,这种方案存在的最大缺点是,一旦反馈网络出现故障,系统将处于开环工作状态,输出电流将急剧增大,很容易损坏负载和电路本身,另一个缺点是使用场合受到限制,只能应用在负载对电流是线性响应的场合,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如负载对电流的响应存在延迟或超前的情况,这种基于单一线性反馈网络的恒流源将失去自动稳定的能力。另外目前常见的恒流源装置都是台式仪器,体积大,笨重,不易于系统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双反馈PID控制的便携式高稳定度双向恒流源模块。
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双向恒流源模块,结构有电流设置电路1、输出控制电路5、末级输出电路6和第一反馈电路7;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减法器电路2、PID电 路3、限流设置电路4、第二反馈电路8、显示驱动电路9和前面板10;电流设置电路1的输出端和第二反馈电路8的输出端分别与减法器电路2的两个输入端相连,减法器电路2的输出端接PID电路3的输入端,PID电路3的输出端接限流设置电路4的输入端,限流设置电路4的第一个输出端接输出控制电路5的控制输入端,第一反馈电路7的输出端接输出控制电路5的反馈输入端,输出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接末级输出电路6的输入端,末级输出电路6的取样电阻输出端同时接第一反馈电路7的输入端和第二反馈电路8的输入端,限流设置电路4的第二个输出端、第三个输出端和第一反馈电路7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驱动电路9的三个输入端相连;
所述的前面板10的结构包括:9针D形接口101、上限调节102、下限调节103和输出调节104;所述的9针D形接口101的1脚、5脚接地,6脚接电源VCC,2脚接电源VEE,7脚和3脚分别接末级输出电路6的端口CURRENT+和端口CURRENT-,8脚、4脚、9脚分别接显示驱动电路9的端口CURRENT_DIS、端口LIMIT_L_DIS、和端口LIMIT_H_DIS;所述的上限调节102和下限调节103分别是限流设置电路4中的电位器W2和电位器W3的调节螺丝;输出调节104是电流设置电路1中的电位器W1的调节螺丝;
所述的电流设置电路1的结构为:电阻R1的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位器W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接电源VEE,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位器W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电位器W1的滑线端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运放U1A的输出端,运放U1A的正电源端接电源VCC,负电源端接电源VEE,运放U1A的输出端作为电流设置电路1的输出端,记为端口M1_OUT,接减法器电路2的端口M2_IN1,所述的电位器W1是3296封装的电位器,其调节螺丝位于前面板10上,是输出调节104;
所述的减法器电路2的结构为:电阻R6的一端作为减法器电路2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M2_IN2,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运放U1B的输出端,电阻R7的一端作为减法 器电路2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M2_IN1,运放U1B的同相输入端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1B的输出端作为减法器电路2的输出端,记为端口M2_OUT,接PID电路3的端口M3_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88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限位导轨的计算机显示装置组件
- 下一篇:用于控制电感执行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