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停运高铁跨越施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7308.X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0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一;李国锋;卢自强;韩晓斌;张文兵;刘振东;吴翔;赵万顺;徐忠人;卢自英;高万超;陈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扬州市振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停运 跨越 施工 设备 | ||
1.一种不停运高铁跨越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底座(1)、副底座(2)、主立柱(3)、副立柱(4)、主横担承力梁(5)、副横担承力梁(6)、桅杆(7)、水平转臂(8)、平衡梁(9)、旋转机构(10);
其中,主底座(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主底座(1)均固定于高铁一侧的地面上;副底座(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副底座(2)均固定于高铁另一侧的地面上;
主立柱(3)的数目为两根;两根主立柱(3)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个主底座(1)上;副立柱(4)的数目为两根;两根副立柱(4)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个副底座(2)上;
主横担承力梁(5)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固定;副横担承力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固定;
桅杆(7)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桅杆(7)的底端分别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固定;
水平转臂(8)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水平转臂(8)的尾部分别旋转安装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两根水平转臂(8)的首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可分离地连接;
平衡梁(9)的数目为两根;两根平衡梁(9)的首端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的尾端固定;
旋转机构(1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旋转机构(10)分别安装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两个旋转机构(10)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的驱动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运高铁跨越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地拉线(11)、拉索(12);
对地拉线(11)的数目为四对;第一对对地拉线(11)的首端分别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高铁一侧的地面连接;第二对对地拉线(11)的首端分别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高铁路基(16)连接;第三对对地拉线(11)的首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高铁另一侧的地面连接;第四对对地拉线(11)的首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高铁路基(16)连接;
拉索(12)的数目为四对;第一、第二对拉索(12)的首端分别与两根桅杆(7)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两根平衡梁(9)的尾端连接;第三对拉索(12)的首端分别与两根桅杆(7)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的中部连接;第四对拉索(12)的首端分别与两根桅杆(7)的顶端连接,尾端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的首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运高铁跨越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13)、控制系统(14);发电机(13)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14)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系统(14)的输出端与旋转机构(10)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停运高铁跨越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主立柱(3)、副立柱(4)均采用由若干个标准节首尾连接构成的格构式立柱;主横担承力梁(5)、副横担承力梁(6)均采用由若干个标准节首尾连接构成的格构式横担承力梁;桅杆(7)采用由若干个标准节首尾连接构成的格构式桅杆;水平转臂(8)采用由若干个标准节首尾连接构成的格构式转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扬州市振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扬州市振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73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接耐张线夹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合成绝缘子专用吊装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