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5472.7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克;刘群波;傅英胜;余凯;薛寒冬;李龙飞;李耀东;李鸿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4F11/84;F24F1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 联机 系统 模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外机和复数个内机,每个内机包括内机第一换热器、内机第二换热器、连接于内机第一换热器管路上的第一膨胀阀、以及连接于内机第二换热器管路上的第二膨胀阀,所述外机包括连接于外机换热器管路上的外机膨胀阀;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欠氟判断步骤:检测已开内机的第一换热器的实际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的第一差值,以及外机气液分离器出管温度与低压侧压力值对应的冷媒饱和温度值的第二差值,并根据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的结果,判断系统是否欠氟。本发明的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使得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欠氟,从而为欠氟状态的及时退出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多联机系统中,机组可自动判断是否欠氟,若欠氟也可自动执行欠氟动作,从而退出欠氟状态。而对于再热除湿系统,例如三管制再热除湿系统,当系统运行于再热模式下时,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有效的欠氟控制方法,也即,首先对于系统是否欠氟,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的判断方法。而对于已处于欠氟状态的系统,现有技术中用于退出欠氟状态的控制方式(即其欠氟执行动作)对于再热除湿系统来说效果也是欠佳的。
因此,为解决多联机组再热模式下出现欠氟不能判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出现欠氟不能执行有效动作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其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再热除湿模式下系统不能有效判断欠氟的问题。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外机和复数个内机,每个内机包括内机第一换热器、内机第二换热器、连接于内机第一换热器管路上的第一膨胀阀、以及连接于内机第二换热器管路上的第二膨胀阀,所述外机包括连接于外机换热器管路上的外机膨胀阀;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欠氟判断步骤:检测已开内机的第一换热器的实际过热度与目标过热度的第一差值,以及外机气液分离器出管温度与低压侧压力值对应的冷媒饱和温度值的第二差值,并根据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的结果,判断系统是否欠氟。
优选地,若一半以上已开内机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一设定值,并且第二差值大于等于第二设定值,则认为系统欠氟。
优选地,所述第一设定值在1~4℃范围内,所述第二设定值在2~5℃范围内。
优选地,在欠氟判断步骤之后,如果认为系统欠氟,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退出欠氟状态的步骤:调节未开内机的第二膨胀阀以及外机膨胀阀的开度。
优选地,调节未开内机的第二膨胀阀以及外机膨胀阀的开度的方式包括:在未开内机的第二膨胀阀的原有开度以及外机膨胀阀的原有开度的基础上每周期开大确定的步数。
优选地,所述确定的步数为10~30步。
优选地,在退出欠氟状态后,所述控制方法执行常规控制步骤。
优选地,在退出欠氟状态的步骤中,未开内机的第二膨胀阀、已开内机的第二膨胀阀、以及外机膨胀阀的开度均保持在确定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使得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是否欠氟,从而为欠氟状态的及时退出奠定基础。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的退出欠氟动作的步骤能够更合理地执行欠氟动作,确保系统及时退出欠氟状态。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使系统能够在正常参数范围内运行,从而保证机组的除湿量以及可靠性。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简单,系统运行稳定。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再热除湿多联机系统再热模式欠氟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再热除湿系统的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5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