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平行分离模式制备色谱分离棘豆中新化合物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1005167.8 申请日: 2015-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5481921A 公开(公告)日: 2016-04-13
发明(设计)人: 陈晨;李玉林;刘凤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H17/07 分类号: C07H17/07;C07H1/08
代理公司: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代理人: 李艳华
地址: 810001 *** 国省代码: 青海;6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平行 分离 模式 制备 色谱 棘豆中新 化合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基于平行分离模式制备色谱分离棘 豆中新化合物方法。

背景技术

棘豆属(OxytropisD.C.)植物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该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半 灌木或灌木,全世界约为300多种,而我国有棘豆属植物131种(药用植物为20余种),分别分 布于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西藏等地。棘豆属药用植物曾被收载于1977年版中国药典, 其在我国分布广泛,且民间常用于藏药和蒙药的复方之中。

藏药棘豆(OxytropisfalcateBunge)(藏药名为莪达夏)是豆科(Leguminosae) 棘豆属(OxytropisD.C.)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2700~4300m的河滩、沙地、山坡、草甸, 产于青藏高原。棘豆主要具有抗炎止疼、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用于利便、除毒、清肿、止 血,可治疗麻风病、流感及扁桃体炎等多种病症。由于其突出的疗效,具有“草药之王”的美 誉。棘豆是藏医常用的三大抗炎药之一,藏医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它是六味棘豆散、九味青 鹏散、奇正藏贴、奇正消痛贴膏的多种藏药复方或藏成药的主要药物,是一味非常具有研究 和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物。

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uensisBunge)是棘豆属有毒植物品种之一,同时具有 较强的药理活性,尤其在藏药中使用较多,具有解毒医疮,止血利尿,治疗各种内出血症。

多叶棘豆(Oxytropismyriophylla(Pall)DC.)在蒙药中使用较多,主要用于瘟 疫、炎症、丹毒、腮腺炎、麻疹、痛风、各种刺疼和出血等症。

目前,各国学者对棘豆属20多种药用植物分离得到了140多个化合物,其中多以黄 酮类、三萜类和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居多,,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棘豆中活性物质的作用机 制,仅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药理活性研究。同时,也无法稳定获得纯度为98%以上的化学对照 品,不能满足棘豆新药创制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从而制约了棘豆药材的药用开发 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重复性高、回收率高的基于平 行分离模式制备色谱分离棘豆中新化合物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平行分离模式制备色谱分离棘豆中新化合物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制备棘豆提取物浸膏:

将棘豆用体积浓度为5~95%的乙醇或体积浓度为5~100%的甲醇进行微波提取,得到提 取液;所述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得到棘豆提取物浸膏;

⑵萃取:

将所述棘豆提取物浸膏用其质量1~10倍的去离子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 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

⑶所述水部位注入大孔树脂层析柱中,依次用5~50倍柱体积且体积浓度为20%、40%、 60%、80%的乙醇进行洗脱,分别得到20%、40%、60%、80%的洗脱部位;

⑷将所述40%的乙醇部位干燥至恒重后,得到40%乙醇部位干燥粉末;

⑸将所述40%乙醇部位干燥粉末用其质量的1~30倍的去离子水溶解后,注入到具有平 行分离模式的制备色谱装置中,经过一级制备色谱柱分离并用20倍柱体积、体积浓度为40% ~60%甲醇冲洗样品、在线紫外检测,得到目标化合物组分,该目标化合物组分经捕集设备进 行富集浓缩,然后进入二级制备色谱柱,经二级制备色谱柱分离、体积浓度为40%~60%的甲 醇洗脱、在线紫外检测,即得符合化学对照品要求且纯度>98%的新化合物kaempferol3- O-a-L-rhamnopyranosyl-(1→2)-[6-O-(3-hydroxy-3-methylglutaryl)-b-D- glucopyranoside。

所述步骤⑴中棘豆为镰形棘豆、甘肃棘豆、多叶棘豆中一种。

所述步骤⑴中微波提取的条件是指料液比为1g:5mL~30mL,提取温度为60~95 ℃,提取次数1~4次,每次1~4h,微波功率为1~100KW。

所述步骤⑴中减压浓缩的条件是指压力为0.02~0.07MPa。

所述步骤⑷中干燥的条件是指温度为50~80℃。

所述步骤⑸中一级制备色谱柱的分离条件是指流速为20~60mL/min,检测波长为 200~40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5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