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UDP的音视频可靠传输QOS方法、接收端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5154.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1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左根宇;喻西香;苏永红;朱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鸿瑞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643 | 分类号: | H04N21/643;H04N21/647;H04N21/231;H04N21/4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udp 视频 可靠 传输 qos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音视频传输领域,具体为基于RUDP的音视频可靠传输QOS方法、系统和接收端。该方法包括:发送端根据音视频数据长度将音视频打包成一个以上RUDP包,每个RUDP包中数据均对应不同帧音视频内容;发送端将RUDP包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下的连接端发送,并同时将RUDP包拷贝到发送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中,备发送失败时调用重发;接收端接收RUDP包数据,并将接收数据拷贝到接收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中;接收端根据循环数据缓冲区中节点填充情况和节点接收时间确定接收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中数据处理方式,处理方式包括:丢弃、解码或重发。本发明有效解决了视频传输中网络延迟、拥塞和丢包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视频传输领域,具体为基于RUDP(Reliable User DatagramProtocol,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的音视频可靠传输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方法、系统和接收端。
背景技术
目前,实现可靠数据传递的方法主要采用TCP协议或者SCTP协议。TCP和SCTP都是基于流的传输协议,都有十分复杂的保证可靠传输的机制,应用于通信中时都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系统的开销并降低通信效率,而UDP虽然开销小、速率高,但它是基于消息的不可靠传递协议,虽然音视频传输允许一定的丢包率,但是媒体转发系统对视频传输却要求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为此就自然地考虑到在UDP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为保证可靠数据传递所必需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基于消息的可靠传递协议这就是RUDP协议。
在RUDP协议主要是解决TCP协议和UDP协议存在的弊端,TCP协议是面向有连接的传输协议,其传输的数据通过三次握手和滑动窗口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但TCP协议由于需要三次握手,因此其传输实时性比较差,很难应用于实时的数据传输;UDP协议刚好于TCP协议相反,UDP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数据只是在不断地进行发送,而没有对数据进行丢包和排序处理,不能进行网络的QOS保证,而目前市场上的RUDP的音视频可靠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网络传输丢包、抖动和乱序的现象,对服务质量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转发终端性能的逐步提高,媒体转发终端间进行实时音视频通讯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如何保证媒体转发终端之间实时音视频通讯的服务质量成为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实时音视频通讯包括采集、编码、网络传输、解码、播放等环节,其中采集、编解码和播放是不受网络条件影响的,只受限于编解码算法,播放策略等因素,网络传输的丢包、抖动和乱序对qos的影响最为重大。
TCP的三次握手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但TCP协议由于需要三次握手,受网络延迟、拥塞和丢包的影响,其传输实时性比较差,很难应用于实时的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RUDP的音视频可靠传输QOS方法、系统、发送端和接收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RUDP的音视频可靠传输QOS方法,其包括:
发送端根据音视频数据长度将音视频打包成一个以上的RUDP包,每个RUDP包中的数据均对应不同帧的音视频内容;
发送端将RUDP包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下的连接端发送,并同时将所述RUDP包拷贝到发送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中,以备发送失败时调用重发;
接收端接收所述RUDP包的数据,并同时将接收的所述数据拷贝到接收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中;
接收端根据循环数据缓冲区中节点填充情况和节点接收时间确定接收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中数据的处理方式,所述处理方式包括:丢弃、解码或重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发送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的节点数、所述接收指令对应循环数据缓冲区的节点数相等,且均为65536的整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鸿瑞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鸿瑞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5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电源插座接收装置
- 下一篇:发夹扣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