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的引线框用铜合金板条有效
| 申请号: | 201511005066.0 | 申请日: | 2015-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8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昌泰;真砂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引线 铜合金 板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作为LED的引线框使用的铜合金板条(板和条)以及带Ag镀层的铜合金板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由于节能且长寿命,所以在大范围的领域得以普及。LED元件被固定在导热性和导电性优异的铜合金引线框上,组装成封装体。为了高效率地取出从LED元件发出的光,在铜合金引线框的表面形成有镀Ag被膜而作为反射膜。由于LED封装体被作为照明及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等的背光使用,所以需要照明和画面更明亮,LED封装体的高亮度化的要求越发提高。
为了使LED封装体高亮度化,有使LED元件自身高亮度化的方法和使Ag镀层高品质化(高反射率化)的方法。但是,LED元件的高亮度化接近极限,只是稍微使之高亮度化便带来元件成本大幅上升。因此近年来,对Ag镀层的高反射率化的要求强烈。作为实施镀Ag的引线框用铜合金,一直以来,使用的是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8μm左右的磨光品,和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6μm左右的滚光品。但是,镀Ag后的反射率至多不过91%左右,仍要求更高的反射率。
另一方面,主要用作照明用的高亮度LED,其放热量意想不到地大,该热使LED元件自身和周围的树脂劣化,容易损害到作为LED的特长的长寿命,因此要重视LED元件的放热对策。作为LED的引线框用铜合金,大多使用的是强度:450MPa,导电率:70%IACS左右的C194(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2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89638号公报(段落0058)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在于,在作为LED的引线框用铜合金而多被使用的C194的板条中,使形成于表面的镀Ag反射膜的反射率提高,以实现LED封装体的高亮度化。
为了使镀Ag反射膜的反射率提高,考虑到减小作为引线框原材的铜合金板条的表面粗糙度,但仅此还无法提高镀Ag反射膜的反射率。根据本发明者们的发现,在铜合金板条的表面,冷轧的过程中会形成油坑和条纹样等的微细的缺陷,或由于研磨加工而形成加工变质相,这些都会对镀Ag反射膜的表面粗糙度、晶粒直径等34造成影响,妨碍镀Ag反射膜的反射率的提高。本发明基于此间接而完成。
本发明的LED的引线框用铜合金板条(板和条),是含有Fe:1.8~2.6mass%、P:0.005~0.20mass%、Zn:0.01~0.50mass%,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Cu-Fe系铜合金板条,根据需要含有合计0.02~0.3mass%的Sn、Co、Al、Cr、Mg、Mn、Ca、Pb、Ni、Ti、Zr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该铜合金板条,轧制垂直方向的表面粗糙度为,算术平均粗糙度Ra低于0.06μm,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低于0.5μm,由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在轧制垂直方向上测量而取得的粗糙度曲线(AFM轮廓)中的长度50μm的范围的波谷部面积为1.3μm2以下,表面的由微细晶粒构成的加工变质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下。
本发明的铜合金板条,能够使形成于表面的镀Ag反射膜的表面粗糙度为,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0.3μm以下,其结果是,镀Ag反射膜的反射率提高到92%以上,能够实现LED封装体的高亮度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的试验No.1的铜合金板条的表面状态的AFM轮廓(AFM profile)。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试验No.15的铜合金板条的表面状态的AFM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更具体地加以说明。
(铜合金的化学组成)
本发明的铜合金,含有Fe:1.8~2.6mass%、P:0.005~0.20mass%、Zn:0.01~0.50mass%,余量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根据需要含有合计0.02~0.3mass%以下的Sn、Co、Al、Cr、Mg、Mn、Ca、Pb、Ni、Ti、Zr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5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