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行信息反馈和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1496.5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6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苏昕;宋扬;李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行 信息反馈 下行 数据传输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信息反馈和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由于终端移动速度很高时,终端上报的CSI信息不足以跟踪上信道的变化情况,基于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数据传输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性能损失的问题。方法包括:基站获取终端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第l级预编码矩阵组,其中,所述终端的预编码矩阵对应L个预编码矩阵组,每个预编码矩阵组包含预设的码本中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l=1,…,L,L为正整数;基站根据获取到的第l级预编码矩阵组中包含的预编码矩阵,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数据。通过预编码矩阵组,形成相对较宽的波束覆盖用户,能够保障终端在高速移动时的下行传输,提高了下行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信息反馈和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鉴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对于提高峰值速率与系统频谱利用率的重要作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A(LTE-Advanced)等无线接入技术标准都是以MIMO+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MIMO技术的性能增益来自于多天线系统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由度,因此MIMO技术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演进方向便是维度的扩展。在LTE Rel-8中,最多可以支持4层的MIMO传输。Rel-9重点对MU-MIMO技术进行了增强,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TM)-8的MU-MIMO(Multi-User MIMO)传输中最多可以支持4个下行数据层。Rel-10则通过8端口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CSI-RS)、用户设备专用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 Signal,URS)与多颗粒度码本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信息的空间分辨率,并进一步将SU-MIMO(Single-User MIMO)的传输能力扩展至最多8个数据层。
采用传统PAS(Passive Antenna System)结构的基站天线系统中,多个天线端口(每个端口对应着独立的射频-中频-基带通道)水平排列,而每个端口对应的垂直维的多个阵子之间由射频电缆连接。因此现有的MIMO技术只能在水平维通过对不同端口间的相对幅度/相位的调整实现对各个终端信号在水平维空间特性的优化,在垂直维则只能采用统一的扇区级赋形。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AAS(Active Antenna System)技术之后,基站天线系统能够在垂直维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能够在三维空间实现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级的信号优化。
在上述研究、标准化与天线技术发展基础之上,产业界正在进一步地将MIMO技术向着三维化和大规模化的方向推进。目前,3GPP正在开展3D信道建模的研究项目,其后预计还将继续开展8个天线端口及以下的(Elevation Beam Forming,EBF)与超过8个端口(如16、32或64)的FD-MIMO(Full Dimension MIMO)技术研究与标准化工作。而学术界则更为前瞻地开展了针对基于更大规模天线阵列(包含一百或数百根甚至更多阵子)的MIMO技术的研究与测试工作。学术研究与初步的信道实测结果表明,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将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频带利用效率,支持更大数量的接入用户。因此各大研究组织均将Massive MIMO技术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有潜力的物理层技术之一。
在Massive MIMO系统中,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对于业务信道而言,数据的传输质量及干扰抑制能力显著地得益于阵列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高预编码/波束赋形空间分辨率。但是,当终端移动速度很高时,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信息不足以跟踪上信道的变化情况,因此,基站侧很难实现对用户信道及时的高精度匹配,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造成较为严重的性能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1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翻转吸合的检测组件
- 下一篇:一种弹簧压迫式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