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6442.0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25/02;A61P29/00;A61K3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红福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5 | 代理人: | 陈月福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痛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 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 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 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神经痛,有明确病因者称继 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病变部位可在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干。常以病变 所涉及的周围神经来命名。其他局部病变刺激末梢感受器引起的局部疼痛和中 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病变所致的躯体痛,一般不属于神经痛的范畴。
肋间神经痛,可由肋骨骨折、胸椎转移性癌、带状疱疹等引起。因带状疱 疹引起的,可见到在此疼痛区域内的皮肤损害,有成堆的簇状疹,皮疹间皮肤 正常,严重时可有渗出或红肿。因此治疗肋间神经痛时,应以治其原发病灶为 主,其次可针对疼痛进行治疗,以减轻局部症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肋间神经 痛的中药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 配比的各组分组成:熟地,山茱萸,当归,柴胡,丹皮,沙参,茯苓,地骨 皮,白术,丹参,炒灵脂,香附,佛手,三七粉,白芍,玄胡,甘草。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组分组成:熟地10-25份, 山茱萸10-25份,当归10-25份,柴胡10-25份,丹皮10-25份,沙参10-25 份,茯苓10-25份,地骨皮10-25份,白术10-25份,丹参10-25份,炒灵 脂10-25份,香附10-25份,佛手10-25份,三七粉10-25份,白芍10-25 份,玄胡10-25份,甘草10-2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重量份数称取组合物中各组分,将各组超微粉碎至800目;
2)将粉碎后的各组分加入1500份水中,搅匀,浸泡1小时;
3)加热,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续煎煮30分钟;
4)浓缩至300份量;
5)自然放凉至室温。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解如下:熟地,山茱萸,当归,柴胡,丹皮, 沙参,茯苓,地骨皮,白术,丹参,炒灵脂,香附,佛手,三七粉,白芍, 玄胡,甘草配伍合理,温经散寒,祛风止痛;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苦寒清郁热;清心安神;搜风通络;温经通阳,驱逐阴寒 外达于表;因此本方对治疗肋间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 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配备本发明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组分组 成:熟地10份,山茱萸10份,当归10份,柴胡10份,丹皮10份,沙参 10份,茯苓10份,地骨皮10份,白术10份,丹参10份,炒灵脂10份, 香附10份,佛手10份,三七粉10份,白芍10份,玄胡10份,甘草10份。
实施例2:
配备本发明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组分组 成,熟地15份,山茱萸15份,当归15份,柴胡15份,丹皮15份,沙参 15份,茯苓15份,地骨皮15份,白术15份,丹参15份,炒灵脂15份, 香附15份,佛手15份,三七粉15份,白芍15份,玄胡15份,甘草15份。
实施例3:
配备本发明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组分组 成,熟地25份,山茱萸25份,当归25份,柴胡25份,丹皮25份,沙参 25份,茯苓25份,地骨皮25份,白术25份,丹参25份,炒灵脂25份, 香附25份,佛手25份,三七粉25份,白芍25份,玄胡25份,甘草25份。
以上所述仅用以方便说明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创作的精神范畴内,熟 悉此技术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的各种简单的变相与修饰应当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6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