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轴承内孔自动整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2582.0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7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琴;陆贤文;刘子利;邹德华;徐庆峰;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德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轴承 自动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油轴承内孔自动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在压制成形过程中棱边有毛刺,而含油轴承的内孔是装配孔,毛刺或尖角影响装配,含油轴承的内孔需要通过整形(面打)工序以去除其尖锐毛边。普通粉末冶金轴承内孔整形轨道如图1所示,机械手将产品从轨道里向一侧推动,至模腔位置时进行内孔整形。对于高宽比大的产品和侧面非圆的产品在轨道中的移动不顺。高宽比大的产品在轨道最前面时有被推倒的隐患;而对侧面为非完全圆柱形的产品定位不准,导致内孔整形中产品损坏。例如,对于非圆产品,图2所示,不规则的部位将会改变非完全圆柱形产品的中心,中心变化将导致非圆的产品定位不准,导致面打中产品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产品精确定位的含油轴承内孔自动整形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油轴承内孔自动整形装置,包括进料轨道,所述进料轨道上设置有模腔位置,含油轴承从进料轨道进入到模腔位置时进行内孔整形,在所述模腔位置处设置有夹爪,所述夹爪由一对弹性爪构成,所述弹性爪分布在进料轨道的两边,所述弹性爪中部通过中心轴安装在进料轨道的两边,所述弹性爪头部的夹持部位为圆弧状,所述夹持部位的圆弧直径与含油轴承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爪头部的夹持部位用于夹持含油轴承;所述弹性爪的尾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在弹性爪的头部无夹持物时,复位弹簧使弹性爪处于待工作状态,在含油轴承进入两个弹性爪头部的夹持部位之间时,复位弹簧使弹性爪夹持住含油轴承。
所述弹性爪上设置有调整弹性爪运动幅度的调整螺丝。
在弹性爪的头部无夹持物时,复位弹簧使弹性爪处于待工作状态;当含油轴承产品进入夹爪,顶开弹性爪,待完全进入夹爪(即进入两个弹性爪头部的夹持部位之间)后,夹爪由于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作用,保证产品与弹性爪头部夹持部位的圆弧面贴合,产品处于模具中心,实现定位精确,不会导致含有轴承产品在内孔整形过程中损坏。整形过程运行平稳,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面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非圆含油轴承产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示意图。
图4为含油轴承产品开始进入工位顶开弹性爪示意图。
图5为含油轴承产品完全进入工位顶开弹性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含油轴承内孔自动整形装置,包括进料轨道,所述进料轨道上设置有模腔位置,含油轴承1从进料轨道进入到模腔位置时进行内孔整形。
在所述模腔位置处设置有夹爪,所述夹爪由一对弹性爪2构成,所述弹性爪2分布在进料轨道的两边,所述弹性爪2中部通过中心轴安装在进料轨道的两边,所述弹性爪2头部的夹持部位为圆弧状,所述夹持部位的圆弧直径与含油轴承1的外径相同,所述弹性爪2头部的夹持部位用于夹持含油轴承1。
在弹性爪2的尾部均设置有复位弹簧5,在弹性爪2的头部无夹持物时,复位弹簧5使弹性爪2处于待工作状态,在含油轴承1进入两个弹性爪2头部的夹持部位之间时,复位弹簧5使弹性爪2夹持住含油轴承1。
工作时,如图4、5所示,含油轴承1进入夹爪,顶开弹性爪2,待完全进入夹爪后(即完全进入两个弹性爪2头部的夹持部位之间),将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弹性爪2头部的夹持部位避开了含油轴承1的开口槽区域,含油轴承1的中心则可以确定。二是弹性爪2头部的夹持部位没有避开含油轴承1的开口槽区域,这样弹性爪头部夹持部位的圆弧面与油轴承1的开口槽“相遇”,由于夹持部位的圆弧直径与含油轴承1的外径相同,含油轴承1与弹性爪2头部夹持部位的圆弧面贴合,不会改变含油轴承1的中心位置。
在弹性爪2上还设置有调整螺丝3,调整螺丝3用于调整弹性爪2的运动幅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精确地将含油轴承1的位置定位。调整螺丝3的设置确保了含油轴承1每次中心定位的唯一性。
为了配合不同尺寸的含油轴承1的内孔整形,弹性爪2头部夹持部位可以更换,用于匹配不同尺寸的含油轴承1。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德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德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2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手柄打磨除尘机
- 下一篇:富氢/富氧燃气气气燃烧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