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自动成像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1971.1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6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莲;乔芳霞;李宏奎;周玉萍;路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晓莲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自动 成像 系统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自动成像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属于核磁共振成像领域。该成像系统包括底座、开放磁体单元、磁体座、梯度线圈、射频线圈,所述磁体座为截面是长方形的环状体,呈竖直形式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单元为两块弧形磁体,对称的连接在磁体座同一环面上,弧形磁体内环面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射频线圈,所述弧形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形成的半包围空间为成像区。本发明采用开放式磁体系统,使放置病人身体的中心空间扩大,使有封闭恐惧症的病人得到放松;采用对称可旋转磁体,改变磁极方向,提高成像区域灵活性,有利于病情精确诊断;病床设置操作平台,提高成像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自动成像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英文全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系统常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即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
在磁共振成像应用中,通常是将病人身体(或目标物)放在一个桶状磁体结构中的成像区域中,成像区域由核磁共振成像系统部件的设计和位置布局决定。其中一个问题是用于放置病人身体的中心空间非常有限,由于同时还放置有病床,因此躺下的病人容易产生封闭恐惧感。为了将病人身体待成像部位恰当地放在成像区域内,一些肢体成像,如肩膀,会非常困难,对于体型大的病人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放置病人身体的中心空间较大,且成像区域更加灵活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方法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核磁共振自动成像系统及其检测方法,该系统使放置病人身体的中心空间扩大,并提高成像区域灵活性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核磁共振自动成像系统,包括底座、开放磁体单元、磁体座、梯度线圈、射频线圈,所述磁体座为截面是长方形的环状体,呈竖直形式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单元为两块弧形磁体,对称的连接在磁体座同一环面上,弧形磁体和磁体座环面的圆心相同,外侧弧半径与磁体座环面的外环半径相同,弧形磁体内环面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射频线圈,所述弧形磁体、梯度线圈、射频线圈形成的半包围空间为成像区,所述成像区足够容许病床及病床上的被检测人通过,所述病床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设有伸缩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开放磁体单元的两块弧形磁体在磁体座环面上能够同时旋转,以改变开放磁体单元磁极角度,所述开放磁体单元磁极角度改变的磁极控制平台设于底座其中一个侧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弧形磁铁弧度为60°-120°。
作为优选,所述成像区形成的空间的截面直径与磁体座内环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病床连接,操作平台设有病床控制模块、语音信息提示模块、预扫描模块,病床控制模块可控制病床升降、前后移动,预扫描模块可检测被检测人是否满足预定的扫描条件,信息提示模块可提示被检测人换气、屏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自动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将被检测者置于病床上,开启操作平台,启动预扫描模块,检测是否满足预定的扫描条件;
⑵在符合扫描条件时,开启病床控制模块、信息提示模块,将被检测者送入成像区,进行扫描并采集数据;
⑶启动磁极控制平台,改变磁极方向,确定好磁极方向后停止改变磁极方向,并通过预扫描模块继续检测是否满足预定的扫描条件,在符合扫描条件时,通过病床控制模块、信息提示模块的控制,将被检测者送入成像区,进行扫描并采集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晓莲,未经武晓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1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