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氧气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8190.7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翟康;邓建国;唐平;路中华;冯加和;陈红霞;徐海兵;张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袁辰亮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氧气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应急技术与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快速释氧的固体氧气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供氧装置是维持密闭空间内人员生命所必需的设备,应急供氧装置在人员缺氧时应具有安全、可靠、便携及快速释氧的特点。目前常用的装置包括电解水供氧设备、液氧供氧设备、化学氧源供氧设备等。上述设备虽能实现释氧功能,但均存在不同缺点:如电解水供氧设备需外接电源,产氧同时也会产生危险气体氢气;液氧罐供氧装置使用简单,但保存温度需在-183℃以下,同时其储氧量有限,不易携带,氧气瓶属高压容器,储存、运输均存在危险性;以碱金属为代表的超氧化物制氧技术,药剂吸水后会变质,导致反应效率降低,同时药剂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对人体呼吸系统也会带来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密闭或缺氧大空间紧急供氧的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氧气发生装置,该装置采用点火装置触发固体化学含氧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经内置的气体过滤系统处理后释放可供人体直接呼吸的氧气。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体氧气发生装置,包括壳体、点火组件、含氧反应物;所述壳体设置有出氧口,所述含氧反应物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点火组件从所述出氧口插入进所述壳体内,所述点火组件一端延伸在所述出氧口外部,所述点火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含氧反应物连接;所述含氧反应物与所述出氧口之间设置有气体过滤层;所述壳体内壁表面设置有隔热防护结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点火组件包括启动拉环、点火具衬套和点火具;所述启动拉环连接点火具,所述点火具安置与所述点火具衬套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内设置有固定压板;所述点火组件通过螺纹连接与固定压板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含氧反应物外壁设置与所述限位块卡接配合的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含氧反应物包括引火剂、助燃药柱、含氧药柱,所述引火剂一端与所述点火组件的喷火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助燃药柱连接;所述助燃药柱内嵌在所述含氧药柱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隔热防护结构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棉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含氧药柱压实密度2.6g/cm3,助燃药柱压实密度2.9g/cm3;所述含氧药柱和助燃药柱的成分均包括:锌粉,氯酸钠,氧化钴和玻璃纤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含氧药柱为至少两层结构;与点火组件的喷火口连接的一层含氧药柱内嵌有助燃药柱;且两层含氧药柱连接处内嵌有助燃药柱。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出氧口设置有气密盖。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气体过滤层的组成成分包括氢氧化钙、霍加拉特剂和防火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固态氧气发生装置使用时无需外接动力,携带方便,使用安全可靠,30s内可稳定提供流量大于100L/min,释氧量大于3000L,氧气纯度不小于99%,持续时间不小于30min,从而达到应急急救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出氧口与点火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点火组件与固定压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密盖;2-启动拉环;3-出氧口;4-点火具衬套;5-点火具;6-气体过滤层;7-固定压板;8-引火剂;9-助燃药柱;10-限位块;11-壳体;12.含氧药柱;13-二氧化硅气凝胶棉毡。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8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