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撑丝机入料卸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87545.0 | 申请日: | 2015-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3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邹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江海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5/00 | 分类号: | D06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撑丝机入料 卸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撑丝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纺织撑丝机入料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尼龙、涤纶一开始是紧实的丝卷,撑开以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工人师傅往往要劳累一整天才能撑开几个尼龙或涤纶卷,费时又费力。
撑丝是制作尼龙丝和锦纶丝中最关键的一步,非常费时费力。专利号2007201129867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撑丝机,其工作效率可以达到人工的10倍以上,该机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丝卷的撑丝工作,且操作中不会拉伤纱线,确保弹力丝质量,撑力大,安全,寿命长。
但现有的撑丝机虽然效率高,但上料与卸料多由人工进行,其中未撑丝丝卷的上料是通过人手抓取丝卷套入撑丝机的撑丝杆上,已撑丝丝卷的卸料是通过丝框接取,手工对未撑丝丝卷的上料与已撑丝丝卷的卸料时,人手位于撑丝杆的行程路线内,人手距离撑丝机的撑丝杆过近而极容易被撑丝杆误伤而出现安全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人员操作失误或疲劳操作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纺织撑丝机入料卸料装置,能够有效提高人工上料与卸料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纺织撑丝机入料卸料装置,是具有撑丝杆的撑丝机的上料卸料辅助工具,包括气缸、与气缸推杆连接的步进电机、与步进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圆盘,圆盘上安装有用于将未进行撑丝工序的丝卷套入撑丝机的入料小支架和用于将已进行撑丝工序的丝卷由撑丝机中取出的卸料大支架;所述卸料大支架包括由N根圆钢构成的镂空大圆柱骨架、与镂空大圆柱骨架固定连接的第一圆饼和第二圆饼,所述第一圆饼与第二圆饼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N为大于2的自然数;所述入料小支架包括由N根圆钢构成的镂空小圆柱骨架、与镂空小圆柱骨架连接的第三圆饼和第四圆饼,所述第三圆饼与第四圆饼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圆饼、第二圆饼、第三圆饼和第四圆饼均具有磁性,所述镂空大圆柱骨架和镂空小圆柱骨架为绝缘体;所述圆盘上设有两个用于安放卸料大支架的大安装位和两个用于安放入料小支架的小安装位,大安装位包括位于圆盘上的圆形大凹槽和位于圆形大凹槽中心用于吸引固定卸料大支架的磁体一,磁体一的上表面与圆形大凹槽底部平面平齐,圆形大凹槽的内径与卸料大支架的外径大小相等,小安装位包括位于圆盘上的圆形小凹槽和位于圆形小凹槽中心用于吸引固定入料小支架的磁体二,磁体二的上表面与圆形小凹槽底部平面平齐,圆形小凹槽的内径与入料小支架的外径大小相等。
所述N与撑丝机的撑丝杆个数相等。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不同与传统手工上料卸料,通过位于圆盘上的磁体一和磁体二吸引固定卸料大支架和入料小支架,且圆盘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在气缸的推动下水平移动;关于未撑丝丝卷的上料,操作人员仅需将丝卷套入入料小支架,并将该入料小支架安放在小安装位上,将空的卸料大支架安放在大安装位上,气缸推动圆盘靠近撑丝机撑丝杆,直至第三圆饼或第四圆饼插入多根撑丝杆的中心留空处,此后开动撑丝机,撑丝杆随之移动并张开,当撑丝杆撑开丝卷后,气缸推动圆盘远离撑丝机撑丝杆,即完成未撑丝丝卷的上料;待撑丝杆撑到最大行程时,步进电机转动使得圆盘转动90°,气缸推动圆盘靠近撑丝机撑丝杆,直至第一圆饼或第二圆饼插入多根撑丝杆的中心留空处,撑丝杆继续移动并收紧,当丝卷套在镂空大圆柱骨架上时,至此便完成了已撑丝丝卷的卸料工作;上料和卸料的工作由入料卸料装置完成,操作人员的手始终在撑丝杆的行程路线外,因此完全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手工上料卸料的潜在安全风险,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本纺织撑丝机入料卸料装置还节约了大量人力。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纺织撑丝机入料卸料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圆盘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卸料大支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入料小支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4,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江海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江海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75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坐洗衣盆
- 下一篇:一种织物全自动染色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