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收集处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4148.8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7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斌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50/0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排放 颗粒 收集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空气中的无组织排放微小颗粒物进行收集处理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对烟气、扬尘等的收集处理。
背景技术
无组织排放主要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例如,露天堆放的沙土、煤炭、粘土等的表面散失物,在有散状物料的道路上行驶造成的扬尘等。有些情况下,低矮排气筒的排放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在矿山、建筑工地、采石场、仓储堆场、港口、火电厂、钢铁厂、垃圾回收处理站等场所,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无组织排放,道路机动车扬尘也是城市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为减少无组织排放造成的污染,现有技术中的主要思路是对起尘点进行控制。其一是云雾抑尘技术,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657301A公开了一种无组织排放超细颗粒粉尘泡沫干雾抑尘工艺,包括起尘点泡沫抑尘步骤、干雾抑尘步骤,其中,起尘点泡沫抑尘步骤通过在起尘点排放源上方或周围外侧喷泡沫环管上设置的单个或多个双流体喷嘴或高压单流体喷嘴向起尘点排放源粉尘喷射泡沫,覆盖PM2.5产尘点区域;干雾抑尘步骤通过在喷泡沫环管上方设置的单个或多个双流体干雾喷枪或高压单流体干雾喷枪喷射的干雾层,使PM0.1产尘点区域被无缝隙干雾所覆盖。其二是生物纳膜抑尘技术,生物纳膜是层间距达到纳米级的双电离层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将生物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能吸引和团聚小颗粒粉尘,使其聚合成大颗粒状尘粒,自重增加而沉降。
上述方法可以抑制无组织排放,但是均存在下列问题:1、实施成本高,通过云雾或者生物纳膜覆盖整个起尘点区域,投入较大;2、只适用于具有明确的起尘点的场合,难以适用于例如道路扬尘等起尘区域分散的场合,同时无法处理已经形成的排放颗粒物污染;3、由于需要用干雾或者生物纳膜覆盖整个堆积区域,不便于堆积物的装卸、应用。
因此,需要提供新的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收集处理方法,以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无组织排放污染的处理;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收集处理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收集处理方法,提供一组气球,在所述气球内充填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提供一组软管,所述软管的管壁上分布有通孔;用所述的气球使所述软管的一端浮空,使得该组软管被分布在待处理的具有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区域中;提供至少一个具有风机的除尘装置,各所述软管的另一端经过主进气管连接至除尘装置的进风口;利用除尘装置中风机的吸引力将待处理区域中的颗粒物经软管管壁上的通孔吸入软管内,使颗粒物经过进气管进入除尘装置中,实现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收集。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球可以是氢气球,也可以填充氨气或氦气。通过气球升高软管,通过软管上的通孔吸收微小颗粒物,通过除尘装置收集颗粒,实现环保处理。气球的大小根据实际负载情况确定,通常,气球直径在2.5米左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软管经过一电控阀与主进气管连接。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软管与主进气管的通断,当区域中颗粒密度较低时,可以关闭部分软管,减小风机功率,以降低功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管的直径为40~60毫米,所述软管上的通孔直径为2.6~3.5毫米;通孔的分布密度为每米长度的软管上设有6~12个通孔。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00~150米,相邻软管的间距为1.2~1.8米。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组织排放颗粒物的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一组气球、一组软管、至少一根进气管和至少一台除尘装置,所述软管的管壁上分布有通孔,所述软管一端与所述气球连接,另一端与进气管连接,进气管连接至除尘装置的进风口,所述除尘装置中设有风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软管与所述进气管间设有一电控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管的直径为40~60毫米,所述软管上的通孔直径为2.6~3.5毫米;通孔的分布密度为每米长度的软管上设有6~12个通孔。
所述软管的长度为100~150米,相邻软管的间距为1.2~1.8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除尘装置为移动式除尘装置,所述移动式除尘装置具有一箱式壳体,箱式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电控箱,箱式壳体内按进气方向依次设有初级过滤器、除尘器和风机,初级过滤器和除尘器下部分别连接有收集桶。采用移动式除尘装置,使得整套设备可以方便地移动,用于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斌,未经张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4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可靠性天然气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窗式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