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荧光发光功能棉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3854.0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樊涛;刘一萍;李兰倩;赵振云;刘祖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352 | 分类号: | D06M13/352;D06M11/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荧光 发光 功能 棉织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织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荧光发光功能棉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光照下可以发光的功能性织物是民用领域用功能性纺织品之一,此功能性纺织品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夜间作业、日常生活及娱乐服装等领域。用于纺织品的发光物质通常是有机荧光染料,荧光色泽鲜艳,溶解性好,但是不具有遮盖力,光线穿透率达90%以上,并且耐候性和耐热性不佳。无机荧光粉荧光色泽鲜艳,具有良好的遮盖力,耐热性、耐溶剂性、耐光性良好,没有色移性,无毒性,被广泛应用于LED(LightEmittingDiode)光源和激光光源中,但是需要加入粘合剂才能粘合到棉纤维表面,降低了棉织物的手感和对人体的亲肤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荧光发光功能棉织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备成本低廉,制备出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荧光发光性,同时具有良好的亲肤性、耐洗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具有荧光发光功能棉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荧光粉加入到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90oC;(2)将棉织物放入22%(w/w)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1min,水洗、烘干;(3)将预处理的棉织物在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多次浸轧,轧余率100%-120%;(4)将浸轧后的棉织物在微波辐照下加热一定时间;(5)取出棉织物,放入乙醇溶液中凝固40min,然后水洗、烘干。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荧光粉粒径为10nm-5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天然棉纤维分子量较大,一般大于160000,并且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对棉织物的接触时间较短,因此只能对棉纤维表面进行微溶解,而不会损伤棉纤维内部,不会造成纤维及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降低;(2)在棉织物表面部分溶解的纤维素形成纤维素浓溶液,对纳米磁性粒子具有粘附作用;(3)棉纤维表面形成的纤维素浓溶液在乙醇溶液中重新凝固,起到粘合荧光粉的作用,同时不会改变棉纤维表面性能;(4)制备过程中未使用任何粘合剂,无毒无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1
(1)将5g荧光粉加入到100mL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90oC;
(2)将10g棉织物放入100mL的22%(w/w)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1min,水洗、烘干;
(3)将预处理的棉织物在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二浸二轧,轧余率100%;
(4)将浸轧后的棉织物在200W微波辐照下加热30min;
(5)取出棉织物,放入100mL乙醇溶液中凝固40min,然后水洗、烘干。
实施例2
(1)将5g荧光粉加入到50mL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90oC;
(2)将10g棉织物放入100mL的22%(w/w)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1min,水洗、烘干;
(3)将预处理的棉织物在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二浸二轧,轧余率110%;
(4)将浸轧后的棉织物在400W微波辐照下加热30min;
(5)取出棉织物,放入100mL乙醇溶液中凝固40min,然后水洗、烘干。
实施例3
(1)将7g荧光粉加入到100mL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充分搅拌均匀,加热至90oC;
(2)将10g棉织物放入100mL的22%(w/w)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1min,水洗、烘干;
(3)将预处理的棉织物在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二浸二轧,轧余率120%;
(4)将浸轧后的棉织物在600W微波辐照下加热20min;
(5)取出棉织物,放入100mL乙醇溶液中凝固40min,然后水洗、烘干。
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3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