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纳米囊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0589.0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7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庆镇;崔珉瑾;河炅秀;黄炫夏;姜承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利美智Lab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4 | 分类号: | G02F1/1334;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赵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纳米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4年12月2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87166号的权益,为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将该申请并入本文,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包括纳米囊(nanocapsule)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LCD)。
背景技术
因为高对比度和显示移动图像方面的优点而广泛用于TV(电视机)、监控器或诸如此类者的液晶显示器(LCD)通过借助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振的图像显示原理来显示图像。
LCD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是通过将之间有液晶层的两个基板耦接来制造的,并且该液晶面板通过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定向(alignment)并且显示透射比(transmittance)的差异。
液晶面板需要光源,因此背光位于液晶面板下方。
图1是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LCD的截面图。
参照图1,LCD包括:液晶面板10,所述液晶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滤色器基板和在阵列基板与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50;和在液晶面板10下方的背光单元60。被称为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2包括像素区域P,并且在第一基板2的内表面上,薄膜晶体管T在每个像素区域P中并且连接至每个像素区域P中的像素电极28。
在被称为滤色器基板的第二基板4的内表面上,黑矩阵32形成为围绕像素区域P的格子(lattice)形状,以覆盖诸如薄膜晶体管T之类的非显示元件并且暴露像素电极28。
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34对应于各像素区域P形成在该格子形状中,并且公共电极36形成于黑矩阵32和这些滤色器34上。
第一偏振板20和第二偏振板30分别贴附至第一基板2的外表面和第二基板4的外表面上。
第一定向层31a和第二定向层31b形成于像素电极28和公共电极36二者与液晶层50之间。第一定向层31a和第二定向层31b被摩擦(rub)并且使液晶分子定向。
密封图案70形成于第一基板2的外围区域和第二基板4的外围区域之间且形成为沿着这些外围区域,并且密封图案70防止液晶的泄漏。
背光单元60位于液晶面板10下方,并且给液晶面板10提供光。
近来,为了提供具有提高的响应速度的LCD,已经积极地研究了包括纳米囊液晶的LCD,其中向列液晶分子被装入纳米囊。
因为纳米囊液晶层不需要初始定向(initialalignment),所以不需要定向层且因此不需要诸如摩擦之类的定向工艺。
进一步地,因为纳米囊液晶层形成为经硬化的,所以当公共电极和这些滤色器形成于第一基板上时,能够去掉第二基板。
因此,能够省去形成用于将液晶层注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隔的间隙的工艺,并且省去形成密封图案以密封液晶层的工艺。所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纳米囊液晶层不耐湿气(moisture)。尤其是,当省去第二基板时,纳米囊液晶层直接暴露给外部,从而湿气渗透到纳米囊液晶层中,且因此包括纳米囊液晶层的LCD的可靠性降低。
当可靠性降低时,电压保持率(voltageholdingratio)也降低。由于电压保持率降低的缘故,保持使光透过的液晶分子的位置的时间减少,且因此光透射比降低。这引起LCD的总亮度的降低或闪烁(flicker)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基本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包括纳米囊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LCD)。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可靠性降低和亮度降低以及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包括纳米囊液晶层的LCD。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列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加特征和优点,这些附加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从本说明书中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领会到。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利美智Lab株式会社,未经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利美智Lab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0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