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磷钛产业链中的废水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9664.1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晏玲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晏玲莉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4;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9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磷钛 产业链 中的 废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的设备,特别涉及硫磷钛废水处理的设备。
背景技术
硫磷钛产业链废水种类多,组分复杂,即有来自钛业不同车间的废水,如滤布洗水、钛白生产工段一洗、二洗废水等,硫酸工厂生产的砂酸废水及磷化工生产的废水,如脱镁母液、盘滤机洗水等。磷化工的洗盘滤机的盘滤水及磷矿脱镁的脱镁母液含有高浓度的氟。在钛业废水中,清洗滤布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氟,这里把硫酸生产的砂酸废水与钛业废水因含氟量均很低,故这里一起称为钛业废水。具体各废水组分详见表1。
硫磷钛产业链中的废水组分
如何同时处理这些废水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给这条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磷化工废水含有大量的氟离子,按国家标准GB8978-1996,排放废水中氟含量不能高于10ppm。
目前配套污水处理设备为经管道依次连接的高含氟废水收集中和调节池、第一压滤机、高低含氟废水中和调节池,第二压滤机。对高含氟(氟含量高于10ppm)废水先进行中和过滤一次,然后再与低含氟(氟含量低于10ppm)废水进行中和过滤,虽然达到了排放标准,但需加入絮凝剂等其他助剂,处理过程更需反调pH值,经过二次处理,过程繁琐、成本较高,降低了处理能力,有时还因生产的不稳定使得排放的废水氟含量不达标。如何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优化硫磷钛产业链中的废水处理工艺,无需进行二次中和以及二次压滤,也不需加入絮凝剂等其他助剂,处理过程更不需反调pH值的废水处理设备成为本领域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硫磷钛产业链中的废水处理设备,包括经管道依次连接的、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第一压滤机,经管道依次连接的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第二压滤机,第一压滤机与第二压滤机经管道与中和排放终点池相连。本处理设备充分利用硫磷钛产业链的优势,即一类废水不含氟或含有非常低的氟,如来自钛业废水中的一洗、二洗的废水还有尾气喷淋水等,硫酸生产产生的废水,另一类废水含有高含氟,如磷化工的脱镁母液、洗盘滤机的废水及钛业的清洗滤布水。废水分类后,用碱性钙化物来分别中和这两类废水,然后分别压滤,最后滤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排放,从而实现了一次中和一次压滤不需要加入絮凝剂等其他助剂不需要反复调节PH值的优化处理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与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前设置有废水预收集池,所述废水预收集池通过管道与阀门分别与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连接,所述废水预收集池内设置有氟含量检测装置与阀门控制装置。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各类含氟废水流量不稳定时,有一个充分的缓冲,根据氟含量检测高低反馈的数据可以控制废水输送至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还是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从而实现稳定的废水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与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均设有流量控制及PH值监控装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该2个池中的PH值实时控制在预设定的PH值范围内,从而保证废水的除氟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与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均设有自动药剂投加装置。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人工投加药剂带来的误差,从而保证除氟效果更为理想。
进一步的,所述的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的容积是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的4-5倍。可以充分利用低含氟废水的稀释能力,从而减少处理药剂的用量。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不需新增任何除氟剂,或者外加絮凝剂等;
2、在车间无需新增压滤机等任何设备;
3、废水经一级处理后混合排放即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4、处理成本低;
5、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硫磷钛产业链中的废水处理设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硫磷钛产业链中的废水处理设备示意图。
其中A高含氟废水中和调节池、B高含氟废水压滤机、C废水中和调节池、D废水压滤机;1为高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2第一压滤机、3低含氟废水收集PH调节中和池、4废水压滤机、5中和排放终点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晏玲莉,未经晏玲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9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