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度可调的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6582.1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方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雷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G02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透视 式近眼 显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有折射曲面的棱镜、球面反射镜,涉及采用组合单个部件在支架上建立信息的可变信息的指示装置,尤指一种视度可调的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近眼显示器(NED)也称为头戴式显示器(HMD)或可穿戴显示器,在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的视野范围内创建一个虚拟图像。与传统显示器相比,近眼显示有尺寸小、重量轻、功耗低、便于携带等多个优势。透视式近眼显示器使用户的现实世界视场处于开放状态,创建透明的图像或非常小的不透明图像,在用户的现实世界视场之上覆盖信息和图形。
传统的透视式近眼显示器,主要是根据正常视力的人群设计光路,将虚拟图像显示在无穷远处,对近视人群来说,需要额外增加视力矫正镜片才能看清图像,且由于结构固定成像位置单一,难以满足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度可调的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方便不同视力的人舒适的看到清晰的图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视度可调的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块调节螺杆、盖板、滑块、弹簧、外壳、微型显示器、导向柱和棱镜组,在盖板和外壳组成的容腔中固装有导向柱,滑块可移动地与导向柱组成移动副联接,微型显示器安装于滑块上,滑块下方的导向柱下部套装有弹簧,盖板上安装有滑块调节螺杆,棱镜组安装于外壳下方,(参见附图3)所述棱镜组包括上棱镜、下棱镜、部分反射部分透射膜和球面反射镜,上棱镜下方是45度的斜面,与该斜面相配,棱镜上方也是45度的斜面,在上、下棱镜、的45度斜面之间放置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膜,下棱镜下方安装有球面反射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棱镜选用合适的透反膜,利于实现增强现实效果(明亮环境下提高反射率有利于图像显示,较暗的环境下提高透过率有利于看清外部景象),视度可调,能方便不同视力的人舒适的看到清晰的图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产品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反透棱镜3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透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为眼镜架、2为眼镜框、3为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4为电缆。
在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3中:31为滑块调节螺杆、32为盖板、33为滑块、34为弹簧、35为外壳、36为微型显示器、37导向柱、38为棱镜组。
在棱镜组38中:381为上棱镜、382为下棱镜、383为部分反射部分透射膜、384为球面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发明一种视度可调的透视式近眼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块调节螺杆31、盖板32、滑块33、弹簧34、外壳35、微型显示器36、导向柱37和棱镜组38,在盖板32和外壳35组成的容腔中固装有导向柱37,滑块33可移动地与导向柱37组成移动副联接,微型显示器36安装于滑块33上,滑块33下方的导向柱37下部套装有弹簧34,盖板32上安装有滑块调节螺杆31,棱镜组38安装于外壳35下方,(参见附图3)所述棱镜组38包括上棱镜381、下棱镜382、部分反射部分透射膜383和球面反射镜384,上棱镜381下方是45度的斜面,与该斜面相配,棱镜382上方也是45度的斜面,在上、下棱镜381、382的45度斜面之间放置有部分反射部分透射膜383,下棱镜38下方安装有球面反射镜384。
参见图5,微型显示器36位于棱镜组38上方,其产生的图像经过棱镜组38,透射的部分由球面反射镜384反射回棱镜,经部分反射部分透射膜383反射后进入人眼。而外部景象经过棱镜组38后,直接透射进入人眼。实现增强现实效果的作用。通过滑块调节螺杆31可调整微型显示器36和上棱镜381之间的距离,实现视度可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球面反射镜384包含一个凸球面,球面上镀高反射膜,经光敏胶胶合各棱镜后构成棱镜组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雷,未经方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6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