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6401.5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6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山;陈艳秋;黄利;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急 通风 逆变器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测试装 置。
背景技术
动车组紧急通风逆变器安装在废排单元下方,每辆车一台,当正常供电中 断时给司机室废排电机风扇和客室废排单元电机风扇供电,保证司机室和客室 的空气流通。紧急通风逆变器在装车前必须进行各项测试以保证性能稳定,一 般的测试时需连接对外接口部分的线路,包括主电源、控制电源、三相输出和 逆变器启动信号;而在负载测试时还必须根据车型配置和逆变器的额定功率连 接不同数量的外部风机。如批量生产测试时,逐一对每台逆变器重复以上接线 耗时耗力,而进行负载实验时,负载风机通常散放在木托上,极易造成试验现 场的混乱,也增加了负载接线的错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紧急通风逆变 器测试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急通风逆变器测试装 置,包括实验台框架、实验台面板、前置导轨、后置导轨、控制装置、负 载风机和接地柱。
所述实验台框架由把手、支架、支架固定面、横梁和侧横梁组成,各组 成部分均为不锈钢材质,表面喷涂防锈漆,通过焊接构成,结构坚固。
所述把手为整个装置移动的施力点,为φ40×2.5不锈钢管,材质为Q235A, 长800mm,两端120mm处折弯,折弯半径为20mm,两端焊接在实验台框架左上 侧横梁两端。
所述支架起整个装置的支撑作用,共四个,为100×60不锈钢方管,厚度 为3mm,长800mm,材质为Q235A。左右支架顶端垂直焊接一个横梁,前后支架 上下两端各垂直焊接两个平行的侧横梁,每个支架底部水平焊接一个支架固定 面。
所述支架固定面焊接在每个支架底部,与地面接触,支架固定面为120×80 长方形不锈钢板,厚度为3mm,四角对称开孔,孔径为φ7mm。当需要移动本装 置时,通过开孔的四角用紧固组件分别安装地面滚轮,方便实验台的移动和方 向调整,避免人力搬运,耗时费力;在进行定位及防抖动实验时可将地面滚轮 拆卸利用紧固组件通过支架固定面将实验台固定在地面上。
所述横梁前后各一个,分别垂直焊接在两个左右支架顶端,为100×60不 锈钢方管,厚度为3mm,长1500mm,材质为Q235A。
所述侧横梁左右各两个,分别焊接在每组前后支架的上下两端,为100×40 不锈钢方管,厚度为3mm,长600mm,材质为Q235A。
所述实验台面板为本装置的操作台面,固定在实验台框架上,用于放置待 测的紧急通风逆变器和其它测量仪器。实验台面板为长方形木板铺设,长 1800mm,宽900mm,板厚度为30mm,四周圆角设计,半径为50mm。实验台面板 上铺设3mm厚的绿色绝缘橡胶垫,能够有效地绝缘,预防静电,保证操作者的 安全。绝缘橡胶垫尺寸与实验台面板一致。
所述前置导轨为单排导轨,通过紧固组件安装在实验台框架前面左右 支架上部,用于卡装控制装置。后置导轨为平行的双排导轨,上下间距 120mm,通过紧固组件安装在实验台框架后面左右支架上部,用于安装负载 风机。前置导轨和后置导轨长度相等,均为35×7.5×1.5不锈钢材质,表面 镀彩锌,长1700mm。
所述控制装置为本装置通电实验的操作装置,控制试验的输入和输出 电源,卡装在前置导轨中间部位,方便操作和测量,通过两侧的终端挡块 固定卡紧,防止试验时震动松脱。控制装置包括输出端子排、输出控制空 开、输入主电源空开、输入控制空开、启动信号空开和输入端子排。其中, 输出端子排一端连接负载风机电缆,另一端连接输出控制空开的输出端; 输出控制空开的输入端连接被测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输入的主电源、控 制电源和启动信号通过连接电缆分别连接至对应的输入端子排上,再从输 入端子排的输出端连接到输入主电源空开、输入控制空开和启动信号空开 的输入端;输入主电源空开、输入控制空开和启动信号空开的输出端通过 连接电缆连接到被测逆变器的输入端。从左到右按操作和试验顺序依次排 列控制装置各器件,方便操作,提高测试和试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6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