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模制粒机模辊系统及工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75309.7 | 申请日: | 2015-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1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萍;田笑;吴磊;李翠翠;郑磊;尚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模制粒机模辊 系统 工作 方法 | ||
一种环模制粒机模辊系统,包括具有内齿的环模、在所述环模内设置的具有外齿的压辊,所述内齿与外齿相配合;所述内齿是沿环模内侧壁的轴向设置的,在相邻内齿之间齿槽中沿径向设置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包括沿径向由内而外、且与齿槽相连的压制通道和扩径孔,所述压制通道的内径沿径向由内而外依次变大,所述扩径孔的内径沿径向由内而外依次变大。本发明所述环模制粒机模辊系统的产量高、易损件不易磨损,产品成型率高,技术性能优良,而且内齿和外齿相交替的设计更加容易散热,避免了制粒过程中压辊和环模之间相对滑动,减小了磨损。本发明适用于对木屑以及农作物秸秆如小麦、玉米、棉杆以及废弃食用菌棒等为原料进行制粒碾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模制粒机模辊系统及工作方法,属于制粒机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环模制粒机的工作原理是经过喂料器处理后的木屑、秸秆等物料由导料机构送入制粒室机构内环模与压辊之间的工作区,环模以一定的转速顺时针旋转,压辊借助工作区内环模、压辊、物料之间的摩擦力开始顺时针旋转,物料被挤压、压紧,并在模孔保压一段时间后从模孔挤出,经切刀切断,形成所需颗粒。
如中国专利CN200945426公布了一种木材加工机械。该机械包括沿传动轴轴向对称的至少两个可转动碾压辊,碾压辊运动圈的外周向上有一个环模,环模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环模径向上分布着内大外小的锥形孔,环模的外周有周向转动的切粒刀,切粒刀的外周有环模罩,环模罩的上部接有进料口,下面接有出料口。该加工机械环模的径向上设置内大外小的锥形孔,该结构锥形孔虽然能够使出料密度增加,但是容易增加环模的径向压力,从而造成机械磨损变形。
中国专利CN102248696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颗粒成型模组,包括环模和压辊,其中:所述环模上设有颗粒成型孔;所述环模的压合面上设有环模啮合齿,所述压辊的压合面上设有与所述环模啮合齿相互啮合的压辊啮合齿,所述颗粒成型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环模啮合齿之间。本发明提供的生物质颗粒成型模组中,环模啮合齿和压辊啮合齿之间的啮合配合避免了在物料挤压过程中环模与压辊之间的打滑现象。虽然该发明采用齿轮啮合形式挤压物料,但是其针对物料的特性具有较高要求。如对纤维较多、易结拱堵料类的物料,该发明的组合结构更不利于物料成粒,还会造成堵塞积压,从而增加工件之间的工作压力,对工件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从而增加维护成本。
综上,现阶段市场上的环模制粒机在工作时,仍然存在环模、压辊的磨损快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而且由于木屑、秸秆等物料颗粒较大,环模、压辊的磨损更为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模制粒机模辊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粒环模辊系统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模制粒机模辊系统,包括具有内齿的环模、在所述环模内设置的具有外齿的压辊,所述内齿与外齿相配合;所述内齿是沿环模内侧壁的轴向设置的,在相邻内齿之间齿槽中沿径向设置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包括沿径向由内而外、且与齿槽相连的压制通道和扩径孔,所述压制通道的内径沿径向由内而外依次变大,所述扩径孔的内径沿径向由内而外依次变大。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压辊的数量至少为2个,其中至少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三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至少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九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或,其中至少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六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至少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十二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压辊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三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另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九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或,其中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六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另一个设置在环模端面的十二点方向与所述环模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53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填埋气收集净化发电工艺
-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miRNA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