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光中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5241.2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亮;宦益国;夏致宏;吴军;刘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9 | 分类号: | H04B10/29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长距离 海底 光缆 通信 系统 中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光缆通信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长距离海底 光缆通信系统的光中继器。
背景技术
长距离(500公里以上)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高可靠性 有源设备是光中继器。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在一定跨段距离间集 成接入光中继器,在整个海底光缆链路中实现对光传输信号的放大及 传输。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对光中继器 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般要求光中继器的使用寿命超过25年。为实 现高可靠性,光中继器在实现取电、放大的同时,需考虑状态监测、 关键部件冗余备份等。因此,光中继器对结构的体积要求高,一般要 求直径小、适合敷设、高水压密封。另外,还要求光中继器的功耗小, 并考虑长时间使用的散热问题。
目前,海底光中继器主要采用传统的UC(UniversalCoupling, 万向联轴器)结构,传统UC结构的光中继器主要包括三个单元:中 部为独立密封及保护的光电单元,两端分别为标准UC接头,光电单 元通过pigtail(光纤尾缆)与两端的标准UC接头实现光电连接。
由于传统UC结构的光中继器内部的光电单元为独立结构体,并 与海水直接接触,其自身结构必须满足深海环境条件下的水密、气密、 耐腐蚀及机械强度等苛刻指标要求,导致光电单元的结构设计、材料 选型等方面较为复杂,且材料成本很高,因此,传统UC结构的光中 继器的光电单元的机械设计难度较大,集成组装工艺复杂,所需的集 成配套资源庞杂,成本高昂,UC结构的光中继器的体积及重量较大, 增加了海洋施工及埋设难度,也间接降低了光中继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 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光中继器,能够降低光中继器的机械设计 难度,简化集成组装工艺及所需的集成配套资源,降低成本,减小光 中继器的体积及重量,降低光中继器的海洋施工及埋设难度,提高光 中继器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光中继器,该 光中继器集成在优化的海底光缆接头内部,优化的海底光缆接头 的结构为:将通用海底光缆接头沿纵向中心线增长,并保持外径 不变,得到优化的海底光缆接头,实现光中继器在优化的海底光 缆接头内部空间的布放及集成,并且优化的海底光缆接头外部采 用整体注塑工艺,整个光中继器被包裹在聚乙烯PE绝缘层内部, 与海水隔离;
该光中继器包括第一接续馈通单元、光电单元和第二接续馈 通单元,光电单元为独立集成组装结构,用于实现对输入光信号 的放大及再传输,第一接续馈通单元的一端与光中继器一侧的海 底光缆连接,另一端与光电单元连接;第二接续馈通单元的一端 与光电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光中继器另一侧的海底光缆连接;第 一接续馈通单元、第二接续馈通单元内部的馈电结构基本一致, 区别在于:第一接续馈通单元内部的馈电结构与外部壳体之间实 现电绝缘,第二接续馈通单元内部的馈电结构与外部壳体之间实 现电导通;
所述第一接续馈通单元在实现光中继器一侧的海底光缆内部 的光纤与光电单元的光纤熔接、盘绕、固定及馈电导通的同时, 在机械结构方面,还实现光中继器该侧的海底光缆与光电单元的 物理联接;第二接续馈通单元在实现光中继器另一侧的海底光缆 内部的光纤与光电单元的光纤熔接、盘绕、固定及馈电导通的同 时,在机械结构方面,还实现光中继器另一侧的海底光缆与光电 单元的物理联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光电单元包括基座和2个无 源器件,基座为整个光电单元的安装本体,基座的一侧为无源器 件安装区域,该安装区域上下对称的位置各固定一个无源器件, 每个无源器件对应单个光纤对;光电单元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 压板,无源器件通过固定带、固定带压板定位并固定;该安装区 域还设置有第一散热座,第一散热座上安装有2个泵浦激光器, 对应单个光纤对;光电单元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光纤馈通体,每 个光纤馈通体的一端分别与无源器件、泵浦激光器相连,每个光 纤馈通体的另一端均从光电单元穿出;光电单元的4根输入输出 光纤分别穿入两侧的光纤馈通体、并穿出光电单元,以备后续与 海底光缆内部的光纤进行熔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光纤馈通体穿出的端部套有 一个光纤馈通体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52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