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幼苗的液体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5062.9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4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尹燕枰;秦保平;王振林;孙爱清;张杰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幼苗 液体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幼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液体培养方式培 育小麦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小麦幼苗培育试验中,研究者一般仅能在选种过程中进行严格 把关,即选用大小、色泽、饱满度完全一致的种子,希望以此培育出长势均 一或差异较小的小麦幼苗,尽量保证试验材料选取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方便 后续的试验设计及样品获取;然而使用传统固体基质进行育苗时,由于小麦 幼苗在固体基质中不宜移动的特性,加之兼顾培养密度的考虑,又无法及时 剔除畸、弱幼苗,导致缺苗、畸形苗偏多及长势不统一的问题难以解决,影 响试验的进展,甚至直接导致试验失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小麦幼苗的液体培养方法,其 能够在育苗过程中进行多次筛选,能避免出现缺苗及畸形苗偏多的现象,保 证移苗时试验材料的均一性,使符合试验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麦幼苗的液体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种:去除破损、霉烂、干瘪的种粒,数取一定数目的小麦种子。
(2)清水浸种:将数取的小麦种子置于容器中,且保证小麦种占容器容 积不超过1/2,加水浸没种子3至5厘米,然后在负压条件下使种子在水中相 对晃动,直至种子的表面完全浸水不再存有气泡,最后用清水清洗小麦种子2 至5次。
负压条件下能促进种子表面与水充分接触。经该负压处理,能够较快地 使种子表面完全被水浸润,防止浸润不彻底出现种子表面仍然存在部分气泡, 尤其小麦种子的腹沟处。
(3)浸种灭菌:将清洗过的种子倒入在三角瓶中,加入1%的次氯酸钠 溶液,使之浸没种子0.6至1.5厘米,浸种灭菌时长为8至12分钟。
(4)恒温浸种: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表面的次氯酸钠溶液后,将种子放 置在培养箱的白盒中中,并向白盒内加入清水至浸没种子0.6至1.5厘米,调 节培养箱调至25摄氏度恒温后,黑暗条件下浸种6小时。
(5)催芽;恒温浸种结束后,倒掉培养箱白盒中的水,取出种子,并将 种子平铺在条状湿毛巾的中间位置,使两侧毛巾翻过来包盖住种子,然后将 包有种子的湿毛巾放入培养箱的白盒里,调节培养箱至30摄氏度恒温,并于 黑暗环境中放置18个小时,进行催芽,期间需保证毛巾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6)二次选种:催芽结束后,在湿毛巾上直接剔除未露白及外表颜色不 一致的小麦种子。
(7)摆种:二次选种后得到的小麦种子,用尖头镊子将其整齐摆放在浮 筏上,所述浮筏包括塑料浮漂制成的围框以及缝合在围框内的硬质尼龙纱网, 使小麦种子的腹沟向下接触尼龙纱网,粒间距控制在2.5至3.5毫米,行间距 控制在0.8至1.2厘米。
(8)催苗:摆种完毕后,将浮筏移至培养箱的发芽盒中,用注射器将60 毫升的清水顺着发芽盒的侧边缓慢注入,并用盒盖将发芽盒覆盖,培养箱调 节至25摄氏度恒温,并置于光照环境中,全光照培养24小时。
然后去掉发芽盒上的盒盖,24小时内调节培养箱程序为:
25摄氏度,全光照培养14小时;20摄氏度,全光照培养10小时;
当种子出芽0.8至1.3厘米时,向发芽盒中补充已经经过通气处理的清水 1至1.5升。
(9)剔苗:自种子出芽1厘米到第8天育苗期间内,根据麦苗的胚芽鞘 颜色、长度,叶片颜色、卷曲程度、有无干叶尖现象,麦苗在群体中的株高 状况以及苗的粗细进行综合判断,剔除疑似杂株、畸形苗、过高、过矮及弱 苗。
(10)育苗:至第8天后,挑选整齐一致的壮苗,去掉根部残余的种子, 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根部残余淀粉后作如下处理:
随机拿取幼苗,将其转移到提前准备好的已经按照试验需求打孔的泡沫 板上,每孔1-2株,并用海绵块包裹麦苗的胚芽鞘部位后固定在泡沫板的孔中; 随后将带苗的泡沫板转移至外表面涂黑漆的大盒中,用1/2Hoagland营养液 培养;
泡沫板在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1天之后改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 培养条件为:以24小时为周期,22摄氏度,全光照14小时,15摄氏度,黑 暗条件下10小时。
完成上述步骤后,根据具体的试验需求,设计麦苗的生长天数,而后进 行相应的试验处理及操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5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