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噪音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4777.2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戴进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进贵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音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噪音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提及耳机都联想到大尺寸耳机,而非耳塞。而这些产品,从任何角度去归类,他们都隶属耳机类,不管是严格的产品归类还是大家习惯性的分类,他们都符合大家的耳机概念。在耳机类中,还可以细分为2种,即中尺寸和全尺寸耳机。
耳机是个人音响,它的选择自然是个人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经验都是不能推而及广的。耳机的用途、使用耳机的时间和场所,自己的好恶,耳机的音质都是选择一副适合自己的耳机时所要考虑的。如今对于耳机越来越要求细分化,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耳机已经成为潮流生活的一种象征。
耳机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动铁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分开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佩带形式上分类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入耳式和头带式。
最早耳机就是挂在耳朵边上的两个发音单元,到现在来说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种类,大体上有耳机、耳塞、耳挂和新发展出来的骨传导耳机。头戴式耳机是最早的耳机类型。
耳塞是耳机发展的革命性突破,更小的体积使得在外面使用非常方便。由于城市的发展,环境噪音越来越大,入耳式耳塞又是耳塞产品的一种突破,在室外使用更为适合。
耳机现在展现的发展向着无线和降噪发展。随着城市的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室外使用普通耳机耳塞,只能提高音量来盖过噪音,这样一来不但不能享受美妙的音乐,对自己的听力也有很大的影响。降噪耳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主动降噪耳机,拥有一个降噪器,降噪器使用麦克采集外界的声音,并发出相反的声波起到抵消噪音的作用。在人们越来越关爱自己健康的今天,降噪耳机能更好的在室外欣赏音乐,还能保证耳朵的健康,是未来耳机的发展方向。
但是,主动降噪耳机制造工艺复杂且价格昂贵。降噪器使用麦克采集外界的声音,一旦外界噪音声频范围超过麦克收集范围就不会起作用。令生产厂家只有不断升级降噪器,以适应更宽范围的外界噪音声频,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用户使用也极为不便,使用成本过高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或者外界空气流速过高时,耳机与用户的耳朵之间会产生频率较高的风声,这种风声并不在降噪器使用的麦克采集外界声音的范围内,无法进行有效屏蔽。
因此,现有技术的耳机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噪音耳机。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在现有耳机的声音出口外围设置防风遮蔽罩,将耳机的声音出口半包围,也就是说,用户使用耳机时,将耳机声音出口插入耳道,防风遮蔽罩就将耳机声音出口方向的用户耳朵部分或完全遮蔽,防止外界噪音或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声由耳机声音出口与用户耳道之间的缝隙进入。有效屏蔽外界噪音并隔绝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声。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防噪音耳机包括左耳机、右耳机、连接线和插头,所述左耳机和右耳机通过连接线与插头导电连接,所述左耳机具有左耳机外壳,所述左耳机外壳一端开设有左耳机声音出口,所述右耳机具有右耳机外壳,所述右耳机外壳一端开设有右耳机声音出口,其特征是所述左耳机外壳的位于左耳机声音出口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左耳机防风遮蔽罩,所述右耳机外壳的位于右耳机声音出口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右耳机防风遮蔽罩。
本发明所述左耳机防风遮蔽罩和右耳机防风遮蔽罩可以均为中空半圆硅胶防风遮蔽罩,当然也可以为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外耳道形状橡胶防风遮蔽罩。当采用中空半圆硅胶防风遮蔽罩时,所述左耳机防风遮蔽罩的中空半圆硅胶防风遮蔽罩的中空内弧面朝向左耳机声音出口,所述右耳机防风遮蔽罩的中空半圆硅胶防风遮蔽罩的中空内弧面朝向右耳机声音出口。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发明的防噪音耳机能有效屏蔽外界噪音并隔绝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声,且价格低廉利于推广实施。
本发明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防噪音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进贵,未经戴进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47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