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4628.6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葛兵;余毅;蔡立华;林兆华;杨宁;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m4379 处理器 伺服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伺服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 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靶场要求复杂度和精确度的提高,对经纬仪等光学测量设备的伺服跟 踪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例如高精度快速跟踪、低速稳定跟踪和复杂弹道的精密 跟踪等。这些要求迫使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各种复杂控制算法,相应的要求伺服 控制器足够强的运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伺服控制的专业性强,非控制专业 人员很难理解。采用图形界面方式增加伺服控制系统的可视性和可维护性,使 非控制专业人员亦能进行简单的测试和操作。以往控制器CPU一般采用单片机 或者DSP,一方面运算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复杂控制算法要求;另一方面不能提 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所以迫切需要设计高性能的伺服控制器实现以上功 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 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包括:
主FPGA,其用来控制AD、串口、CPCI接口功能;所述主FPGA与ARM和 DSP相连;
存储FPGA,其用来控制自定义的CPCI接口逻辑和数据存储;所述存储FPGA 与所述主FPGA和存储器相连;
该伺服控制器可接收外部信息,经过控制运算输出调宽波到功率级,驱动 电机带动设备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还包括:
动态电源,其可根据处理器负载和计算实时情况,动态地将供电电压调节 到所需的水平,达到能耗与性能的最优匹配,可以自动限制电流,保护AM4379 处理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AM4379处理器可运行伺服的双线性控制算法、 Kalman预测滤波算法。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AM4379处理器的电机控制功能包括:PWM输出、 FOC控制算法,每个PRU包含3通道的EnDat2.2和9通道的δ-ΔSinc2滤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存储器的大小为4GB。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运用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及数 字电路设计技术,采用TI公司的最新的ARM实现复杂融合跟踪算法,通过人机 界面简化了光电跟踪设备各系统和跟踪架各项参数检测和测试,有利于提高生 产质量和定位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思想为:本发明采用TI高性能的AM4379处理器,为复杂控制 算法提供硬件平台。在Linux操作系统下开发伺服控制系统的图形界面,使系统 的设计和调试过程可视化,方便伺服控制系统的调试,也方便了非控制专业人 员对伺服控制系统和整个跟踪架进行测试和维护。
本发明设计了一套基TISitaraAM4379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伺服控制器。该处理器基于高性能32位RISC,运行速度最高达1GHz,在该处理器上运行伺服的双线性控制算法、Kalman预测滤波算法等其他控制运算。该处理器包含了可编程实时控制单元,工业通讯子系统(PRU-ICSS),使器件同时具备了工业网络协议和控制功能。电机控制功能包括PWM输出、FOC控制算法,每个PRU包含3通道的EnDat2.2和9通道的δ-ΔSinc2滤波。使用这些控制单元使对外网络通讯更加灵活。
采用AM4379处理器实现控制算法显示输出、USB接口和网络通信。采用了 两个FPGA实现外部逻辑时,使设计更加灵活。在主FPGA主要实现AD、串口、 CPCI接口等,在存储FPGA中实现自定义的CPCI接口逻辑和数据存储功能。伺 服控制器接收各种外部信息,经过控制运算输出调宽波到功率级,驱动电机带 动设备转动。本发明的基于AM4379处理器的伺服控制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插在CPCI工控机上使用,可以通过CPCI自定义总线,和其他CPCI设备通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4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