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4307.6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0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元;齐延辉;李福;梁志超;刘志泰;梁树林;李国栋;池茂儒;沈文林;邬平波;黄彩虹;李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田春梅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车组 新型 车轮 结构 | ||
1.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包括轮缘(1)、喉根圆高锥度区 (2)、滚动圆(3)、常工作区(4)、外端低锥度区(5)和外端面倒角区(6), 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缘(1)包括轮缘第一圆弧段端面(1-1)、轮缘第二圆弧段 端面(1-2)、轮缘第三圆弧段端面(1-3)和轮缘直线段端面(1-4),它们均顺 次以相切的形式平滑连接;所述喉根圆高锥度区(2)包括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一 圆弧段端面(2-1)和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二圆弧段端面(2-2),其二者以相切的 形式平滑连接;所述常工作区(4)包括常工作区第一圆弧段端面(4-1)和常工 作区直线段圆锥面(4-2),其二者以相切的形式平滑连接;外端低锥度区(5) 自身均为直线段圆锥面;
所述轮缘直线段端面(1-4)的末端与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一圆弧段端面(2-1) 相切;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二圆弧段端面(2-2)的末端与常工作区第一圆弧段端 面(4-1)以相切的形式平滑连接;常工作区直线段圆锥面(4-2)的末端与外端 侧低锥度区(5)的前端直线段以相切的形式平滑连接;外端低锥度区(5)的 末端与外端面倒角区(6)呈45°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圆(3)横移±3mm时踏面与标准CH60轨匹配的等效锥度介于0.08-0.12 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工作区第一圆弧段端面(4-1),其圆弧半径R6范围是315mm≤R6≤ 385mm;所述常工作区直线段圆锥面(4-2)与水平线的夹角K1的范围是 1/22≤K1≤1/1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面端部外侧低锥度区(5)与水平线的夹角K2的范围是1/16≤K2 ≤1/14;所述外端面倒角区(6)是4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倒角,其直角边长度 为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一圆弧段端面(2-1)的半径R4的范围是13.5mm≤R4 ≤16.5mm;所述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二圆弧段端面(2-2)的半径R5=200mm。
6.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圆(3)横移±3mm时踏面与标准CH60轨匹配的等效锥 度为0.1;所述正常工作区直线段圆锥面(4-2)与水平线的踏面第一等效锥度角 K1=1/20,所述踏面端部外侧低锥度区(5)与水平线的夹角K2=1/15,所述喉根 圆高锥度区第一圆弧段端面(2-1)的半径R4=15mm。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喉根圆高锥度区第一圆弧段端面(2-1)的起点C到滚动圆(3)竖 直直径的顶端最高点B的水平距离M3=39.0086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缘第一圆弧段端面(1-1)的半径R1=25mm,轮缘第二圆弧段端面(1-2) 的半径R2=10mm,轮缘第三圆弧段端面(1-3)的半径R3=20mm,轮缘直线段 端面(1-4)的延长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θ为70°。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高速动车组的新型车轮踏面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轮缘第二圆弧段端面(1-2)的圆弧顶点是轮缘(1)的最高点A,该 最高点A到滚动圆(3)竖直直径的顶端最高点B的竖直距离H为27.8163mm; 所述轮缘(1)的厚度D为32.109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43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