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73742.7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9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魏绪英;周霆;罗明华;辛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L77/02;C08L3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陈少凌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pmma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树脂,尤其是涉及一种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较高的表面硬度、较好的高温性能、优异的着色性能和透明性,在航空、汽车、电子、医疗、化工、建材、卫浴以及广告牌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普通的PMMA由于延伸性较低,易裂、易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免喷涂材料在汽车内外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增韧PMMA由于其特殊的高光高黑性、耐刮性和耐候性逐渐成为汽车免喷涂外饰件如后视镜、B柱和格栅等的主要材料。这些制件因为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接触的汽油,所以很多主机厂对耐汽油性能有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已经有很多专利报道了PMMA增韧的方法。
CN101870794A通过添加折射率在1.483-1.489之间的MBS作为增韧剂可以在保证透明的前提下使冲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MBS的添加对耐候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免喷涂的外饰件时可能会有耐候问题。
CN104497461A通过添加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剂提供了耐热耐刮高透过率PMMA的方案,该方法使聚合物的耐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并未有专利报道增韧PMMA的耐汽油性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可应用于汽车免喷涂外饰件如格栅、B柱和后视镜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所述的耐汽油改性剂为酰胺类聚合物,所述的增韧剂为核壳结构的丙烯酸系增韧剂。
所述耐汽油改性剂含量过低,则不能较好的起到保护作用,耐汽油性不能满足要求;耐汽油改性剂含量过高,则会对材料的外观造成影响。所述增韧剂含量过低,则材料的韧性比较差,且不能在PMMA和耐汽油改性剂之间起到相容剂的作用,增韧剂含量过高,则会严重影响材料的刚性和外观。
更优选地,所述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优选地,所述的耐汽油改性剂为PA6、PA66、PA12、PA1010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核壳结构的丙烯酸系增韧剂,其中核层为含硅的丙烯酸树脂,壳层为环氧改性的MMA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润滑剂为硅油、白矿油、脂肪酸酰胺、硬脂酸盐、石蜡、聚乙烯蜡或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的耐候剂为紫外吸收剂和受阻胺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耐汽油增韧PMMA树脂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
(2)将步骤(1)中称取的PMMA、耐汽油改性剂、增韧剂、抗氧剂、润滑剂和耐候剂放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5-30min后出料得到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180-210℃,螺杆转速为180-600转/分,真空度大于0.09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常规的增韧PMMA的耐汽油性比较差,本发明创新性的引入酰胺类聚合物尤其是PA6作为耐汽油改性剂,利用具有核壳结构(其中核层为含硅的丙烯酸树脂,壳层为环氧改性的MMA共聚物)的丙烯酸聚合物作为增韧剂,因该增韧剂的壳层为环氧改性的MMA共聚物,其中的环氧基团可以与酰胺类聚合物反应,MMA与PMMA具有较好的相同性,可以在酰胺类聚合物和PMMA的界面之间起到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层厚度,降低分散粒子尺寸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酰胺类聚合物和PMMA的相容性,使酰胺类聚合物较均匀的分散在PMMA中。用该方法制备的增韧PMMA的耐油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满足多家主机厂的耐油实验。该方法制备的耐汽油增韧PMMA可以应用于汽车后视镜、B柱和格栅等对外观和耐汽油有要求的免喷涂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3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