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顶盖冲压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0417.5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涛;郭奔;何鹏申;王海玲;井芊;卢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春雨;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顶盖 冲压 成型 工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覆盖件冲压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顶盖冲压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以冲压工艺而言,汽车外覆盖件与其他冲压件相比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且多为立体曲面,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外覆盖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车的外观和质量。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成形是根据产品结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序的先后顺序及各工序的具体内容。为保证零件达到较高精度要求,零件冲压成形过程中的不同工序间需要有统一的定位基准,同时要保证生产时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生产多工序成型造成的累积误差,提高零件精度。
现有技术方案中,汽车顶盖外板成型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拉延、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作内容,具体为:第一序中主要为拉延成形,第二序为修边冲孔,后序进行翻边整形等,而在第二序中零件主要靠第一序成形后的造型进行定位。
现有技术方案中用于生产汽车顶盖的坯料拉延成形后,将在第二序中进行周圈修边及冲孔工作内容,而顶盖由坯料拉延成形后为一个带有初步造型轮廓的整体制件,在第二序中只能通过拉延成形制件的轮廓造型进行定位。
由于产品造型各不相同,当拉延深度较浅或轮廓造型相对简单时,单一的型面定位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稳定性及生产一致性差的问题,影响零件最终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汽车顶盖冲压成型过程中的定位精度,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盖冲压成型工艺,在拉延成形工序中,在坯料线处形成翻孔,所述翻孔作为后续工序中的定位孔,所述翻孔所在位置在后续工序中作为废料被切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孔位于所述坯料线的长边两端。
作为优选方案,在拉延前,所述翻孔在坯料线内侧的投影为1/2圆,随着所述坯料的拉延收缩,拉延成形后所述翻孔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坯料线内侧的部分减小至大于等于1/3圆同时小于1/2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续工序包括周圈修边及尾部与顶部交接位置整形工序,其中在所述坯料线的宽边侧留有废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周圈修边及尾部与顶部交接位置整形工序完成后,进行修边+整形+侧整形工序。
作为优选方案,在修边+整形+侧整形工序中,所述汽车顶盖的顶部采用正压料芯压料,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端头采用侧压料芯压料,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两侧采用正整形成形,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中间部分采用侧整形成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修边+整形+侧整形工序完成后,进行冲孔+整形工序,其中对所述汽车顶盖两侧的卡爪进行整形,对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安装孔进行冲孔,对所述汽车顶盖的尾部端头进行整形。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压边圈,所述下模座上安装有凸模和翻孔凸模,所述上模座上安装有翻孔凹模,所述翻孔凸模位于所述凸模的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孔凸模的顶端为1/3圆形状的凸台,相对于所述下模座的中心,所述凸台更靠近所述下模座的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孔凹模上加工有止转面,所述上模座上安装有止转块,所述止转面与所述止转块配合防止所述上模座下压时所述翻孔凹模旋转。
本实施例利用拉延成形工序中形成的坯料线处的翻孔为下一工序的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实现高精度的定位,避免了利用轮廓造型定位时由于轮廓形状不统一而造成定位不准、稳定性及生产单一性差的问题,而且翻孔所处区域为废料区,修边后被切除,不会影响零件质量。
进一步地,在拉延成形过程中,随着材料的收缩,翻孔的投影由1/2圆向着1/3圆减小,既能够满足冲压开始时的精确定位要求,又能够避免在拉延成形完成后翻孔所处区域的废料被卡在定位销上导致废料无法脱落。
进一步地,在周圈修边及尾部与顶部交接位置整形工序中,在坯料线的宽边侧留有废料待后序切除,能够保证废料排出顺畅。
进一步地,在修边+整形+侧整形工序中,针对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压料方式及整形方式,能够使得汽车顶盖的尾部充分成形,且成形后不易变形,制件刚性强度好。
本实施例中的冲压模具,利用位于凸模外侧的翻孔凸模与翻孔凹模的配合,能够实现在上述的拉延成形工序中,在坯料线处形成翻孔的冲压工艺,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1/3圆形状的凸台能够实现上述的翻孔大小,而凸台靠近下模座的外侧,使得翻孔成形时能够避免流料及形变过于激烈,提高翻孔成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04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