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位移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68877.4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7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荣华;徐海翔;赵文博;杨林;左龙;张际斌;李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陈攀;王琦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移 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移发生器,包括:吊环螺钉、数字位移传感装置、滑动螺杆、固定螺杆和双头螺套;数字位移传感装置的一端与吊环螺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螺杆固定连接;滑动螺杆上设置有轴向通孔,滑动螺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孔;固定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可伸入滑动螺杆的轴向通孔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设置有滑槽,固定螺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底座与被测结构固定连接;滑动螺杆和固定螺杆分别通过两种旋转方向相反且螺距不相等的螺纹与双头螺套连接;固定螺杆的伸出部插入滑动螺杆上的轴向通孔中,定位螺钉穿过定位孔插入滑槽中并与滑动螺杆固定。通过使用上述位移发生器,可以真实地模拟测点产生的位移并将该模拟的位移的精确值通过显示屏显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结构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位移发生器。
背景技术
大尺寸的空间建构筑物,如核电站安全壳结构,大型场馆及其它大型工业建构筑物,服役期间均需要长期监测或定期检测其在工作荷载或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位及应变响应。目前对于大尺度建筑物多采用张丝法测量测点处位移值,主要思路是先通过张拉丝线把结构内高处、远距离测点的位移传递到地面或者可到达的固定控制位置,进而通过标定测量系统,测得目标测点的绝对位移值。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张丝法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张丝法测量系统由测点1、张线2、固定点3、位移计4和重锤5等组成。在没有发明位移发生器装置以前,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在进行现场测试前,须先在试验室进行联机调试及系统模拟试验,确认测定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到现场后还需要二次标定验证精度。上述比对法中所使用的两套位移监测装置的本身有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将所获得的两个测量数据直接进行比对,只能得到一个大致范围内的精度值,而无法精确地判断上述位移监测装置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同时,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现场障碍物的存在,拉丝方向有时无法平行于测点位移测定方位,使得测点拉丝方向与测点位移方向形成一个空间角度,故还需要现场确定其空间角度,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引入新的测量误差。所以,故急需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用标准位移发生器标定拉丝发位移传感器的方法和装置。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位移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标准位移发生器主要由固定杆11、滑动螺杆12和双头螺套13等组成。固定杆与测点端固定连接,固定杆、滑动螺杆分别采用左旋、右旋螺纹与双头螺套连接,正反扣两种螺纹的螺距不等,当滑动螺杆与固定杆经由内部的滑键联系后,扭动双头螺套,滑动螺杆相对固定杆不发生转动,只产生滑动,且双头螺套每转动1周,滑动螺杆移动1个螺距差。通过测量重锤端在位移发生端发生不同位移时的仪表显示值,来标定重锤终端位移值与测点实际发生位移值间的系数,进而修正测量结果。
上述标准位移发生器解决了张丝法现场标定困难的难题,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现,由于该标准位移发生器主要是通过机械双头螺套带动滑动螺杆发生位移,若旋转圈数统计错误或者旋转角度不闭合,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测量误差,亦不能完全满足位移测定的高精度和可靠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位移发生器,从而可以真实地模拟测点产生的位移并将该模拟的位移的精确值通过显示屏显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位移发生器,该位移发生器包括:吊环螺钉、数字位移传感装置、滑动螺杆、固定螺杆和双头螺套;
所述数字位移传感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吊环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数字位移传感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螺杆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螺杆上设置有轴向通孔,所述滑动螺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设置有可伸入所述滑动螺杆的轴向通孔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螺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底座与被测结构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8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