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63319.9 | 申请日: | 2015-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邓松华;甘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飞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9/0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王洪娟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 土壤改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性土壤调理剂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土壤质量,以及制备该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中性土壤环境最有利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过酸和过碱的环境不利于大多数植物的正常生长。但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酸性红黄壤。这些地区高温多雨、湿热同季,土壤的风化和淋溶作用比较强烈,铁铝氧化物明显富积,生物物质循环非常迅速,土壤盐基饱和度较低,土壤的pH一般在4.5~6.0的范围。同时这些地区的土壤不仅酸度高,而且肥力水平低。酸性土壤中铝毒和土壤肥力低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两个主要障碍因素。随着土壤酸度增加,土壤溶液中总铝和有毒形态铝的浓度均增加,有毒形态铝对植物根系产生伤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酸性土壤遭受强烈的淋溶作用,土壤中钾、钙和镁等盐基性养分含量低,酸化还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减小,土壤的保肥能力下降。酸化使红壤对磷酸盐的吸附和固定能力增加,导致磷的植物有效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其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施用量,提高土壤的适用性,使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生物质炭20%~30%,硼泥50~60%,复合微生物菌群10%~30%。
生物质炭是在厌氧条件下对秸秆、木材、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物质进行热解,生成一种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生物质炭呈碱性,可以中和土壤酸度,降低铝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同时生物质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提高酸性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另外生物质炭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能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保持能力,改善植物的养分状况,并且生物质炭比较稳定,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520142.6,CN201010602752.7等多种文件公开了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
硼泥是利用硼镁(铁)矿生产硼砂后排出的工业废渣。硼泥色灰白、苍黄,颗粒细,约80%的颗粒可以通过200目筛,比重为3.03,硼泥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含铁的镁橄榄石、碳酸镁及一些非晶质颗粒。工业上多采用湿法排放硼泥,其含水率在30-35%,呈泥状物,潮湿时呈褐色,粒度较细,有较好的可塑性,干燥后结成泥块,极易破碎和磨细。因硼矿石中的硼已被提取,硼泥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一定黏性和可塑性,硼泥的主要矿物组成有含铁橄榄石、菱镁矿、石英、变质蛇纹石和其他非晶质矿物,硼泥的主要化学组分质量分数:Ca1.1%,Mg4.9%,B0.41%,Zn0.0034%,Fe1.06%。
在上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生物质炭24%~26%,硼泥54~56%,复合微生物菌群23%~27%。
在上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中,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群由以下重量组分组成:巨大芽胞杆菌1~5份,地衣芽胞杆菌1~4份,分散泛菌1~3份,荧光假单胞菌1~3份,其中,巨大芽胞杆菌中有效活菌数为0.1-0.3亿cfu/g;地衣芽胞杆菌中有效活菌数为0.2-0.4亿cfu/g;分散泛菌中有效活菌数为0.1-0.4亿cfu/g;荧光假单胞菌中有效活菌数为0.2-0.5亿cfu/g,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群总有效活菌数为2-3亿cfu/g。
在上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中,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群由以下重量组分组成:巨大芽胞杆菌1份,地衣芽胞杆菌1份,分散泛菌1份,荧光假单胞菌1份。
在上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中,所述的生物质炭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用饲料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到2-5mm大小,放在马弗炉中,温度设定为300-500℃,待升到300-500℃后,保持0.5-2h,接着关闭马弗炉,待冷却至常温后,取出坩埚,倒出生物质炭,再用木棒碾压,将其粉碎到0.5-1mm大小。
在上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中,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群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巨大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分散泛菌、荧光假单胞菌分别接入种子培养基进行培养,得到巨大芽胞杆菌种子液、地衣芽孢杆菌种子液、分散泛菌种子液和荧光假单胞菌种子液,其中巨大芽胞杆菌、分散泛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培养时间为8-12h,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时间为6-10h;
(2)生产用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开启4个200L的种子发酵罐,将生产用培养基加入发酵罐内,115-121℃灭菌25-30min,冷却至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飞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飞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3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